幽處可僧磬,回中堪舞鬟
出自宋代項(xiàng)安世《題澹山巖二首》:
此日縱自爾,此興不可闌。
竹徑滑拳局,芒鞋側(cè)蹣跚。
南窺下陰洞,北望升天關(guān)。
鬼穴勇爭(zhēng)覷,仙扃誰得{左木右上戶下寰去宀}。
敷床憩明潔,酌酒休癡頑。
幽處可僧磬,回中堪舞鬟。
樂極急有念,相顧生愁顏。
指點(diǎn)壁間字,其人多馬班。
書跡向昧昧,苔痕日斒斒。
題名出門去,歲月如循環(huán)。
何年復(fù)此來,三士同躋攀。
注釋參考
僧磬
佛寺中敲擊以集僧眾的鳴器或缽形銅樂器。亦指擊磬聲。 唐 李頎 《題僧房雙桐》詩:“緑葉傳僧磬,清陰潤(rùn)井華?!?/p>
回中
(1). 秦 宮名。故址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北。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隴西 、 北地 (今 寧夏 和 甘肅 東部),東歸時(shí)經(jīng)過此處。 漢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從 蕭關(guān) (今 寧夏 固原 東南)深入,燒毀此宮。 唐 李白 《宮中行樂》詩:“君王多樂事,何必向 回中 ?!?/p>
(2).古道路名。南起 汧水 河谷,北出 蕭關(guān) ,因途經(jīng) 回中 得名。為 關(guān)中平原 與 隴東高原 間的交通要道。 西漢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縣 (今 陜西 鳳翔 南)經(jīng) 回中道 ,北出 蕭關(guān) 。 東漢 建武 八年 來歙 由此攻取 隗囂 割據(jù)下的 略陽 (今 甘肅 秦安 東北)。 唐 盧照鄰 《上之回》詩:“ 回中 道路險(xiǎn), 蕭關(guān) 烽候多?!?/p>
項(xiàng)安世名句,題澹山巖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