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樂雷發(fā)《送黃天河》:
天河那可到,山頂翠參差。
村屋煎黃蠟,官爐焙荔支。
地蠻游宦少,縣小迓賓遲。
鼻祖曾吟處,荒苔想滿碑。
注釋參考
黃蠟
即蜂蠟,色黃,故稱。 宋 蘇軾 《蠟梅一首贈(zèng)趙景貺》詩(shī):“蜜蜂採(cǎi)花作黃蠟,取蠟為花亦其物?!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蟲一·蜜蠟》:“蠟?zāi)嗣燮⒌滓?。取蜜后煉過,濾入水中,候凝取之,色黃者俗名黃蠟?!?/p>
荔支
即荔枝?!逗鬂h書·和帝紀(jì)》:“舊 南海 獻(xiàn)龍眼、荔支,十里一置,五里一候,奔騰阻險(xiǎn),死者繼路。”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荔支》:“《廣志》曰:‘荔支,樹高五六丈,如桂樹。緑葉蓬蓬,冬夏鬱茂,青華朱實(shí)。’” 宋 蘇軾 《峻靈王廟碑》:“石峯之側(cè),多荔支黃柑,得就食?!眳⒁姟?荔枝 ”。
樂雷發(fā)名句,送黃天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