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文珦《堯任舜禹行》:
堯任舜禹,圣化日熙。
二臣至德,惟堯克知。
明良胥會,徵庸弗疑。
佐命垂統(tǒng),股肱綱維。
行堯之道,蚤夜孳孳。
上齊七政,大錄萬幾。
與人為善,念茲在茲。
舉相去兇,咨牧授時。
執(zhí)德於心,其化若馳。
洪水滔天,浩浩無涯。
下民昏墊,荒度為宜。
乃乘四載,奠決刊隨。
櫛風沐雨,手胼足胝。
四海會同,九澤具陂。
誕敷文德,帝命是祗。
翔泳咸若,鳳皇來儀。
堯嘉厥功,翕受敷施。
同聲相應,百僚師師。
是知官人,安危之基。
用賢則安,用佞則危。
惟彼陶唐,百工允釐。
后世有述,先天弗違。
能賞能禪,纘承伏犧。
為民之極,黃收純衣。
明并日月,照臨無私。
不言而治,端拱無為。
民無能名,蕩蕩巍巍。
惟天為大,惟堯則之。
先圣斯言,當深致思。
或未之思,室是遠而。
注釋參考
同聲相應
(1).指樂聲相和。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?!?孔穎達 疏:“同聲相應者,若彈宮而宮應,彈角而角動是也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夫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自然之分也。音不和,則比絃不動;聲同,則雖遠相應。”
(2).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。 唐 吳兢 《樂府古題要解·合歡詩》:“婦人言虎嘯風起,龍躍云浮,磁石引針,陽燧致火,皆以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?!?宋 秦觀 《十二經(jīng)相合義說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所謂同類而相感者也?!?/p>
(3).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應?!度龂尽の褐尽ね豸拥葌髡摗罚骸拔?文帝 、 陳王 以公子之尊,博好文采,同聲相應,才士并出?!薄端疂G傳》第八五回:“ 江 乃 鄆城 小吏,逃罪上山……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恩如骨肉,情若股肱?!?續(xù)范亭 《號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》:“我們過去都是 續(xù) 李 兩烈士的革命同志,參加過國民軍的戰(zhàn)友,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心心相印,脈脈相通?!?/p>成語解釋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指志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,自然地結合在一起。同聲相應出處《周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,云從龍,風從虎。圣人作而萬物睹?!笔褂美渫曄鄳瑲庀嗲?,心心相印,脈脈相通?!锢m(xù)范亭《號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》
百僚
亦作“ 百寮 ”。百官?!稌じ尢罩儭罚骸鞍倭艓煄?,百工惟時。” 孔 傳:“僚、工,皆官也。”《后漢書·鄧彪傳》:“ 彪 在位清白,為百僚式。”《新五代史·周太祖紀》:“文武百寮,六軍將校,議擇賢明,以承大統(tǒng)?!?宋 蘇軾 《代張方平諫用兵書》:“群臣百寮,窺見此指,多言用兵?!?張懷奇 《頤和園詞》:“云欄月樹似 南朝 ,斑扇當樓擁百僚?!币徽f,一種奴隸。 郭沫若 《奴隸制時代·關于中國古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》:“百僚的‘僚’分明是‘隸臣僚’的僚,是一種奴隸?!?/p>
師師
(1).相互師法。《書·皋陶謨》:“百僚師師,百工惟時?!?孔 傳:“師師,相師法?!?孔穎達 疏:“百官各師其師,轉(zhuǎn)相教誨?!薄稘h書·敘傳下》:“ 高平 師師,惟辟作威?!?顏師古 注引 鄧展 曰:“師師,相師法也。” 梁啟超 《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四章第三節(jié):“在昔書籍之流布不易,故欲學者,皆憑口説,非師師相傳?!?/p>
(2).莊嚴恭敬貌。 漢 賈誼 《新書·容經(jīng)》:“朝廷之容,師師然,翼翼然,整以肅?!?漢 揚雄 《法言·孝至》:“麟之儀儀,鳳之師師,其至矣乎!” 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啟》:“醖籍愷悌,和樂熙熙。生徒肅肅,賓友師師?!?明 方孝孺 《養(yǎng)素齋記》:“其民師師,其俗熙熙,故易為治,故善人多也?!?/p>
(3).眾多貌。 宋 蘇軾 《紫宸殿正旦教坊詞》:“欲識太平全盛事,師師鵷鷺滿云臺。” 章炳麟 《肅政箴》:“師師群吏,布在九共?!?/p>
(4).人名。本指 北宋 為 宋徽宗 所眷戀的名妓 李師師 。后因用以借指妓女。 清 吳偉業(yè) 《無題》詩之三:“錯認 微之 共 牧之 ,誤他 舉舉 與 師師 ?!?清 錢謙益 《內(nèi)戌南還贈別故侯家妓人冬哥》詩:“ 師師 垂垂 杜秋 哀,金縷歌殘盡此杯?!?/p>
釋文珦名句,堯任舜禹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