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失之繁,靜失之寡。
出自隋代 王通《中說·卷十·關(guān)朗篇》:
摘自《中說·卷十·關(guān)朗篇》
解釋:行動的人過失就多,安靜的人過失就少。
原文摘要:
刑將措焉。如失其道,議之何益?故至治之代,法懸而不犯,其次犯而不繁。故議事以制,噫!中代之道也。如有用我,必也無訟乎?”文中子曰:“平陳之后,龍德亢矣,而卒不悔。悲夫!”子曰:“吾于《續(xù)書》《元經(jīng)》也,其知天命而著乎?傷禮樂則述章、志,正歷數(shù)則斷南北,感帝制而首太熙,尊中國而正皇始。”文中子曰:“動失之繁,靜失之寡。”子曰:“罪莫大于好進,禍莫大于多言,痛莫大于不聞過,辱莫大于不知恥。”子曰:“天子之子,合冠而議封,知治而受職,古之道也?!毖κ諉栒谥匍L子光。子光曰:“舉一綱,眾目張;弛一機,萬事墮。不知其政也。”收告文中子。子曰:“子光得之矣?!蔽闹凶釉唬骸安恢?,無以為人臣,況君乎?”子曰:“人不里居,地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