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儲光羲《題辨覺精舍》:
朝隨秋云陰,乃至青松林。
花閣空中遠(yuǎn),方池巖下深。
竹風(fēng)亂天語,溪響成龍吟。
試問真君子,游山非世心。
注釋參考
竹風(fēng)
竹間之風(fēng)。 唐 杜甫 《遠(yuǎn)游》詩:“竹風(fēng)連野色,江沫擁春沙。” 南唐 馮延巳 《歸自謠》詞之一:“何處笛,深夜夢回情脈脈,竹風(fēng)檐雨寒窗滴。” 宋 蘇軾 《西齋》詩:“褰衣竹風(fēng)下,穆然中微涼。”
天語
(1).上天之告語。 唐 李白 《明堂賦》:“聽天語之察察,擬帝居之將將。” 宋 李清照 《漁家傲》詞:“彷彿夢魂歸帝所,聞天語,殷勤問我歸何處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冬至南郊》詩:“神光人共見,天語帝親聞?!?/p>
(2).謂天子詔諭;皇帝所語。 唐 劉禹錫 《送源中丞充新羅冊立使》詩:“身帶霜威辭鳳闕,口傳天語到 鷄林 ?!?宋 蘇軾 《用王鞏韻贈其侄震》詩:“朝廷貴二 陸 ,屢聞天語溫?!?清 周亮工 《書影》卷四:“ 茅元儀 《武備志》成,曾經(jīng) 神宗 乙夜之覽,天語稱其該博?!?/p>
龍吟
(1).龍鳴。亦借指大聲吟嘯。《文選·張衡<?xì)w田賦>》:“爾乃龍吟方澤,虎嘯山丘。” 李善 注:“言己從容吟嘯,類乎龍虎……《淮南子》曰:龍吟而景云至,虎嘯而谷風(fēng)轃。”《易·乾》“云從龍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龍是水畜,云是水氣,故龍吟則景云出?!?/p>
(2).形容簫笛類管樂器聲音響亮。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八引 南朝 梁 劉孝先 《詠竹詩》:“誰能製長笛,當(dāng)為作龍吟。” 唐 李白 《宮中行樂詞》之三:“笛奏龍吟水,簫鳴鳳下空。” 元 郭鈺 《和袁方茂才秋夜宴集》:“月明湖水龍吟細(xì),云度 吳 山雁到稀。”
(3).形容聲音深沉或細(xì)碎。 宋 陸游 《題庵壁》詩:“風(fēng)來松度龍吟曲,雨過庭餘鳥跡書?!?明 劉基 《題石末元帥扇上有陳大初畫松》詩:“永夜高風(fēng)吹萬竅,商聲滿地作龍吟?!薄都t樓夢》第二六回:“看那鳳尾森森,龍吟細(xì)細(xì)?!?/p>
(4).形容語聲洪亮。 唐 呂巖 《勉牛生夏侯生》詩:“鶴形兮龜骨,龍吟兮虎顏?!?/p>
(5).喻指君主的號令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虬髯客傳》:“起陸之貴,際會如期,虎嘯風(fēng)生,龍吟云萃,固非偶然也?!?/p>
儲光羲名句,題辨覺精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