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泛湖十絕句》:
銀筆曾煩贊此君,即今墨色儼如新。
因君細數(shù)登龍日,十九年前入幕賓。
注釋參考
細數(shù)
仔細計數(shù)。 宋 王安石 《薔薇》詩之三:“細數(shù)落花因坐久,緩尋芳草得歸遲。” 金 元好問 《贈鶯》詩:“恨不掌上看,毛羽得細數(shù)?!?/p>
詳細數(shù)目。 明 唐順之 《覆勘薊鎮(zhèn)邊務(wù)首疏》:“其各區(qū)原額,見在逃亡老弱花名細數(shù),容臣等造冊奏繳。”
登龍
(1).登天的龍。《史記·孝武本紀》:“其秋,為伐 南越 ,告禱泰一,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,以象天一三星,為泰一鋒,名曰‘靈旗’。”
(2).乘龍。 唐 李白 《箜篌謠》:“攀天莫登龍,走山莫騎虎?!?/p>
(3).同“ 登龍門 ”。 唐 王季友 《酬李十六岐》詩:“于何車馬日憧憧, 李膺 門館爭登龍?!?宋 蘇轍 《歐陽太師挽詞》:“推轂誠多士,登龍盛一時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這恩榮錫袞封圭,不比那登龍御 李 。” 魯迅 《花邊文學(xué)·小品文的生機》:“其中固然有雖曾附驥,終未登龍的‘名人’,或扮作黑頭,而實是真正的丑腳的打諢,但也有熱心人的讜論?!?唐 李端 《元丞宅送胡濬及第東歸覲省》詩:“登龍兼折桂,歸去當高車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敕賜及第》:“仰溫樹之煙,何人折桂?泝甘泉之水,獨我登龍?!?宋 王禹偁 《杏花》詩之五:“登龍曾入少年場,錫宴瓊林醉御觴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河?xùn)|君》:“登龍之客,杳至高閭?!?/p>
(4).泛指升官。 阿英 《晚清小說史》第二章:“至于為謀升官,上維新條陳,東抄西襲,以盼一顧的,更所在多有,實質(zhì)上,不過是藉以登龍而已?!?/p>
十九
十分之九。謂絕大多數(shù)?!肚f子·寓言》:“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巵言日出,和以天倪?!?唐 韓愈 《平淮西碑文》:“凡 蔡 卒三萬五千,其不樂為兵,愿歸為農(nóng)者十九,悉縱之?!?曹靖華 《飛花集·憶當年,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!》:“如此‘土氣’的穿著,加之滿口土腔,甚至問路,十九都遭到白眼?!?/p>
入幕賓
語出《晉書·郗超傳》:“ 謝安 與 王坦之 嘗詣 溫 論事, 溫 令 超 帳中臥聽之,風(fēng)動帳開, 安 笑曰:‘ 郗生 可謂入幕之賓矣!’”后因稱參與機密的幕僚為“入幕賓”。 元 曹之謙 《送王仲通》詩:“懷鄉(xiāng)不作《登樓賦》,佐府真為入幕賓?!?康有為 《瑞典北海申堪聞常熟兇聞》詩之二:“ 蕭何 能薦登壇將, 王猛 曾為入幕賓?!?/p>
陳造名句,泛湖十絕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