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孟郊《覆巢行》
荒城古木枝多枯,飛禽嗷嗷朝哺雛。枝傾巢覆雛墜地,
烏鳶下啄更相呼。陽和發(fā)生均孕育,鳥獸有情知不足。
枝危巢小風(fēng)雨多,未容長成已先覆。靈枝珍木滿上林,
鳳巢阿閣重且深。爾今所托非本地,烏鳶何得同爾心。
注釋參考
本地
本地 (běndì) 說話人所在地區(qū) this locality;native烏鳶
烏鴉和老鷹。均為貪食之鳥?!肚f子·列御寇》:“ 莊子 將死,弟子欲厚葬之……曰:‘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。’” 前蜀 韋莊 《聞官軍繼至未睹凱旋》詩:“陣前鼙鼓晴應(yīng)響,城上烏鳶飽不飛?!?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四:“予擬一絶云:‘ 漢 將討 樓蘭 ,旗蕩朔云破。戰(zhàn)鼓半天聲,烏鳶已相賀?!?/p>
何得
怎能;怎會(huì)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難養(yǎng)生論》:“在上何得不驕?持滿何得不溢?” 唐 杜甫 《最能行》:“若道士無英俊才,何得山有 屈原 宅?”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詩藪外編·周漢》:“四人東南西北,原非同氣弟昆,何得懸合若此?”
孟郊名句,覆巢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