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廖行之《和清明后即事》:
柳陰嫩綠藏鶯語,花徑余香著燕泥。
南畝十分農(nóng)事好,平疇野水稱耕犁。
注釋參考
柳陰
亦作“ 柳蔭 ”。1.柳下的陰影。詩文中多以柳陰為游憩佳處。 北周 庾信 《忝在司水看治渭橋》詩:“平隄石岸直,高堰柳陰長。” 唐 康駢 《劇談錄·曲江》:“入夏則菰蒲蔥翠,柳陰四合,碧波紅蕖,湛然可愛?!?宋 蘇軾 《三月二十日開園》詩之二:“西園牡籥夜沉沉,尚有游人臥柳陰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八回:“﹝ 荷生 ﹞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塵土,將馬繫在柳陰中。” 老舍 《老張的哲學(xué)》第八:“這個消息成了鎮(zhèn)上人們晚飯后柳蔭下的夕陽會聚談的資料?!?/p>
(2).指枝葉茂密的柳林?!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二七回:“柳陰中忽噪新蟬,見流螢飛來庭院?!?許杰 《慘霧》上:“柳蔭里面喊出了一班人馬?!?/p>
嫩綠
嫩綠 (nènlǜ) 像剛長出的嫩葉的淺綠色 light green鶯語
(1).鶯的啼鳴聲。 晉 孫綽 《蘭亭》詩之二:“鶯語吟脩竹,游鱗戲?yàn)憹??!?唐 白居易 《琵琶引》:“間關(guān)鶯語花底滑,幽咽泉流水下難?!?陳三立 《園夜聽驟雨》詩:“賸得放晴澆茗椀,隔枝鶯語可分明?!?/p>
(2).形容悅耳的語音或歌聲。 宋 張先 《醉桃源》詞:“歌停鶯語舞停鸞, 高陽 人更閑。” 徐遲 《牡丹》三:“她經(jīng)常穿蜜黃色的袍子,著淡青色的坎肩……鶯語瀝瀝,粉香四溢。”
花徑
花間的小路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和竹齋》:“向嶺分花徑,隨階轉(zhuǎn)藥欄?!?唐 李端 《暮春尋終南柳處士》詩:“入溪花徑遠(yuǎn),向嶺鳥行遲?!?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花亭佳偶》:“花徑塵芳,淺印花鞋小?!?馮雪峰 《雪峰寓言·狗和薔薇》:“狗在花徑中走來走去,怕迷失路途?!?/p>
余香
(1).殘留的香氣?!段骶╇s記》卷一:“中設(shè)木畫屏風(fēng)……緑熊席。席毛長二尺餘,人眠而擁毛自蔽,望之不能見,坐則沒膝,其中雜熏諸香,一坐此席,餘香百日不歇?!?唐 李商隱 《過伊仆射舊宅》詩:“幽淚欲乾殘菊露,餘香猶入敗荷風(fēng)?!?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四:“昨日得卿《huang{1~1}菊賦》,碎翦金英填作句,袖中猶覺有餘香,冷落西風(fēng)吹不去?!?/p>
(2).濃郁的香氣。 唐 丘為 《左掖梨花詩》:“冷艷全欺雪,餘香乍入衣?!?/p>
(3).其他香氣。 唐 王維 《六祖能禪師碑銘》:“林是旃檀,更無雜樹,花惟薝卜,不嗅餘香?!?/p>
(4).馀下的香料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遺令》:“餘香可分與諸夫人,不命祭。諸舍中無所為,可學(xué)作組履賣也?!?晉 陸機(jī) 《吊魏武帝文》:“紆廣念於履組,塵清慮於餘香?!?/p>
燕泥
(1).燕子筑巢所銜的泥;燕巢上的泥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和湘東王首夏詩》:“燕泥銜復(fù)落,鶗吟歛更揚(yáng)?!?唐 李德裕 《謫嶺南道中作》詩:“愁衝毒霧逢蛇草,畏落沙蟲避燕泥?!?宋 戴復(fù)古 《滕王閣次韻劉允叔》:“當(dāng)年杰閣棲龍子,今日空梁落燕泥。” 清 汪琬 《示林吉人顧有典》詩:“花繁蜂釀熟,風(fēng)暖燕泥乾?!?/p>
(2).燕子銜泥筑巢。 宋 陳造 《春日客中》詩:“露桃煙柳為誰好,蜂蜜燕泥徒自忙?!?/p>
廖行之名句,和清明后即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