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楊維楨《吳下竹枝歌七首》:
三箬春深草色齊,花間蕩漾勝耶溪。
采菱三五唱歌去,五馬行春駐大堤。
家住越來溪上頭,胭脂塘里木蘭舟。
木蘭風(fēng)起飛花急,只逐越來溪上流。
寶帶橋西江水重,寄郎書去未回儂。
莫令錯(cuò)送回文錦,不答鴛鴦字半封。
馬上郎君雙結(jié)椎,百花洲下買花枝。
罟罛冠子高一尺,能唱黃鶯舞雁兒。
白翎鵲操手雙彈,舞罷胡笳十八般。
銀馬杓中勸郎酒,看郎色似赤瑛盤。
騎馬當(dāng)軒鵠觜靴,西風(fēng)馬上鼓琵琶。
內(nèi)家隊(duì)里新通籍,不是南州百姓家。
小娃十歲唱桑中,盡道吳風(fēng)似鄭風(fēng)。
不信柳娘身不嫁,真珠長絡(luò)守宮紅。
注釋參考
馬當(dāng)
山名。在 江西省 彭澤縣 東北,北臨 長江 。山形似馬,故名。相傳 唐 王勃 乘舟遇神風(fēng),自此一夜達(dá) 南昌 。 唐 陸龜蒙 《馬當(dāng)山銘》:“言天下之險(xiǎn)者,在山曰 太行 ,在水曰 呂梁 ,合二險(xiǎn)而為一,吾又聞乎 馬當(dāng) ?!?明 單本 《蕉帕記·揭果》:“湖波滉瀁,與恩波一樣汪洋。正思天目一瓣香,底事仙風(fēng)助 馬當(dāng) 。” 清 方文 《馬當(dāng)山》詩:“ 馬當(dāng)山 至 滕王閣 ,六六江程一信風(fēng)?!?/p>
鵠觜靴
靴的一種。形如鵠嘴。 元 楊維楨 《吳下竹枝歌》:“騎馬當(dāng)軒鵠觜靴,西風(fēng)馬上鼓琵琶?!?/p>
西風(fēng)
西風(fēng) (xīfēng) 從西方吹來的風(fēng) westerly 溫帶的盛行西風(fēng) west wind 指秋風(fēng)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馬上
馬上 (mǎshàng) 立刻;立即 immediately;right off 大家坐好,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在馬背上 on horseback 馬上比武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(gè)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(shí)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楊維楨名句,吳下竹枝歌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