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司馬光《和之美二貧詩》:
君子尚仁義,寶用為身資。
其人茍不賢,富饒亦胡為。
所以回憲徒,不厭糠與藜。
當(dāng)時萬金產(chǎn),令名傳有誰。
之美初解褐,為吏長河湄。
月得數(shù)斗祿,僅足供饘糜。
謂言家無寶,不必修落籬。
囊衣不自暖,乃為偷意窺。
穿墉入其室,探取無織遺。
從事借之帶,同列乞共衣。
日高服示具,不敢逾門畿。
蕭條四壁寒,獨(dú)立空自嗤。
援毫引幅紙,書作二盆詩。
上言運(yùn)命邅,溫飫無時期。
下嗟職事勞,舊學(xué)日以隳。
乃知賢者心,不獨(dú)憂寒饑,壈坎雖益多,志業(yè)終無衰。
我實(shí)甚貧者,視君猶白圭。
行年三十余,碌碌無他奇。
庇身太學(xué)官,旦夕唯鹽虀。
讀君二貧作,我事借君詞。
君誠士林秀,不免青衫卑。
滿腹豈無才,抱蓄未有施。
不用固為小,用之活烝黎。
如君有此富,豈必藏珠璣。
財貧非道貧,已矣何嗟咨。
注釋參考
探取
(1).試探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歆傳》:“賊憑恃山川,二祖勞於前世,猶不克平,朕豈敢自多,謂必滅之者。謂將以為不一探取,無由自弊,是以觀兵以闚其釁?!?茅盾 《子夜》八:“她以為父親是要利用 劉玉英 來探取 老趙 的秘密?!?/p>
(2).預(yù)支?!稌x書·愍懷太子遹傳》:“東宮舊制,月請錢五十萬,備於眾用,太子恒探取二月,以供嬖寵。”《資治通鑒·晉惠帝元康九年》引此文, 胡三省 注曰:“探取,預(yù)取也?!?/p>
(3).摸取。 宋 陳元靚 《歲時廣記·人日》:“又立春日作此,名探春蠒。餡中置帋簽或削木書官品,人自探取,以卜異時官品高下?!薄端问贰だ畹蟼鳌罚骸皩υ唬骸枷蛟?陜西 ,以方寸小冊書兵糧數(shù)備調(diào)發(fā),今猶置佩囊中?!哿钭蕴饺?,目黃門取紙筆,具疏某處當(dāng)留兵若干,餘悉赴塞下。” 清 李漁 《蜃中樓·義舉》:“良朋意氣真豪放,肯把身投巨浪,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鄉(xiāng)?!?/p>
(4).探問。 元 無名氏 《小孫屠》戲文第十出:“因甚家中鬧聲沸……到堂前探取,免心下多慮?!?元 王仲文 《救孝子》第四折:“多不到半月十朝,親家母又來探取。他道女孩兒不曾到家,驚的俺母親進(jìn)退無措?!?/p>
司馬光名句,和之美二貧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更美醫(yī)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