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缽朱門,掛單蕭寺
出自近現(xiàn)代顧隨《踏莎行 大霧中早行》:
天黯如鉛,云寒似水。
市聲闐咽飛難起。
衷懷悲感總無(wú)名,一身落漠人間世。
托缽朱門,掛單蕭寺。
何曾了得今生事。
回首來(lái)路已茫茫,行行更入茫茫里。
注釋參考
托缽
1.手托缽盂。指僧人赴齋堂吃飯或向施主乞食。缽。梵語(yǔ)的省音譯,意為應(yīng)器。比丘的食器?!堵?lián)燈會(huì)要·雪峰義存禪師》:“鐘未鳴,鼓未響,托鉢向甚么處去?”《續(xù)傳燈錄·惟正禪師》:“聞托鉢乞食,未聞安坐以享。” 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譚經(jīng)》:“衣食渾無(wú)措,空門來(lái)托鉢?!?明 陳貞慧 《書癸巳毘陵事》:“其時(shí)有 澹上人 ,從 匡廬 來(lái),肩瓢笠,日托缽於市?!?/p>
(2).泛謂貧困求人。 清 張鹿徵 《與程端伯先生書》:“邇來(lái)落魄無(wú)似,托鉢 東牟 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盍投筆從戎,聊以博升斗,不猶愈於托鉢同人,受守錢虜之輕薄乎?”《黑籍冤魂》第二十回:“終日在街頭沿門托缽,到了夜間,就在人家屋檐下歇宿?!?/p>
朱門
朱門 (zhūmén) 古代王公貴族的住宅大門漆成紅色,表示尊貴 vermilion gates;red-lacquered doors of wealthy homes 舊時(shí)借指豪富人家 the rich;wealthy family掛單
掛單 (guàdān) 佛教名詞。指行腳僧到寺院投宿。單,指僧堂里的名單;行腳僧把自己的衣掛在名單之下,故稱掛單 put up at a temple for a short stay 奴敲小店牢扃戶,僧借虛堂徑掛單。——宋· 劉克莊《真隱寺》蕭寺
唐 李肇 《唐國(guó)史補(bǔ)》卷中:“ 梁武帝 造寺,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‘蕭’字,至今一‘蕭’字存焉。”后因稱佛寺為蕭寺。 唐 李賀 《馬》詩(shī)之十九:“蕭寺馱經(jīng)馬,元從 竺國(guó) 來(lái)?!?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一本楔子:“可正是人值殘春 蒲郡 東,門掩重關(guān)蕭寺中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魯公女》:“ 招遠(yuǎn) 張于旦 ,性疎狂不覊,讀書蕭寺。”
顧隨名句,踏莎行 大霧中早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最后抵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