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勸酒寄元九》:
薤葉有朝露,槿枝無宿花。
君今亦如此,促促生有涯。
既不逐禪僧,林下學(xué)楞伽。
又不隨道士,山中煉丹砂。
百年夜分半,一歲春無多。
何不飲美酒,胡然自悲嗟。
俗號(hào)銷愁藥,神速無以加。
一杯驅(qū)世慮,兩杯反天和。
三杯即酩酊,或笑任狂歌。
陶陶復(fù)兀兀,吾孰知其他?況在名利途,平生有風(fēng)波。
深心藏陷阱,巧言織網(wǎng)羅。
舉目非不見,不醉欲如何?
注釋參考
禪僧
和尚?!端螘ひ男U傳·婆黎國》:“時(shí) 鬭場寺 多禪僧,京師為之語曰:‘ 鬭場 禪師窟, 東安 談義林。’” 宋 蘇軾 《次韻穎叔觀燈》:“ 安西 老守是禪僧,到處應(yīng)燃無盡燈?!薄秊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二七回:“又有那琳宮梵剎,羽士禪僧,住著那侵云經(jīng)閣,接漢鐘樓?!?/p>
下學(xué)
下學(xué) (xiàxué) 學(xué)校一天或半天課業(yè)完畢,學(xué)生回家 let out楞伽
亦作“ 楞迦 ”。1.山名。梵文音譯。在古 師子國 (今 斯里蘭卡 )境。相傳佛在此山說經(jīng)。 宋 王安石 《化城閣》詩:“ 楞伽 海中山,杳出霄漢上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八:“若非圓寂光中客,定是 楞迦 峰頂人?!?/p>
(2).指《楞伽經(jīng)》。梵名。有四種漢文譯本,今存三種。此經(jīng)提出五法、三性、八識(shí)等大乘教義,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寄恒璨》詩:“今日郡齋閒,思問《楞伽》字。” 明 高啟 《楞伽寺》詩:“《楞伽》義未曉,塵累方自恥?!?清 姚鼐 《法源寺》詩:“欲偕投紱老,終日問《楞迦》。” 章炳麟 《大乘佛教緣起考》:“法相名為《瑜伽師地》,雖與瑜伽一派有殊,然《楞伽》已有‘瑜伽師有幾’之文。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。”
白居易名句,勸酒寄元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