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韓偓《贈僧》:
盡說歸山避戰(zhàn)塵,幾人終肯別囂氛。
瓶添澗水盛將月,衲掛松枝惹得云。
三接舊承前席遇,一靈今用戒香熏。
相逢莫話金鑾事,觸撥傷心不愿聞。
注釋參考
三接
謂三度接見。語本《易·晉》:“晉, 康侯 用錫馬蕃庶,晝?nèi)杖?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晝?nèi)杖诱?,言非惟蒙賜蕃多,又被親寵頻數(shù),一晝之間,三度接見也?!焙蠖嘁浴叭印睘槎鲗檭?yōu)獎之典。 宋 范仲淹 《賢不家食賦》:“敦三接而何善不臻,達(dá)四聰而無遠(yuǎn)勿訪?!?金 朱之才 《臥病有感二十韻》:“ 荀爽 歲九遷, 康侯 日三接。” 明 楊慎 《八月二日經(jīng)筵紀(jì)事》詩:“晉晝延三接, 堯 旻達(dá)四聰。”一說,接讀為捷,“三接”即三捷。 高亨 注:“接讀為捷,戰(zhàn)勝曰捷。此乃 周 初故事, 康侯 出征異國,俘馬甚多,以獻(xiàn)於王。其戰(zhàn)也,一日三勝?!?/p>
謂數(shù)度交戰(zhàn)。三,言其數(shù)之頻繁。 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推鋒積紀(jì),鋩氣彌鋭,三接三捷,既晝亦月?!?唐 符載 《保安鎮(zhèn)圖記》:“紅旗拉風(fēng),長戟如倚,晨暮三接,朱殷谿瀆?!?/p>
承前
(1).遵循前者。《文選·吳質(zhì)<在元城與魏太子箋>》:“初至承前,未知深淺?!?李善 注:“言每事承前,無所改易也。”
(2).從前?!顿Y治通鑒·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》:“承前諸州饑饉,皆待奏報。” 胡三省 注:“承前,猶今言從前也?!?/p>
一靈
謂人的心靈,靈魂。 唐 韓偓 《贈僧》詩:“三接舊承前席遇,一靈今用戒香燻。” 元 無名氏 《劉弘嫁婢》楔子:“尸骨未入棺函內(nèi),一靈先到 洛陽 游。” 明 高攀龍 《理義說》:“心為處物之義,故一靈變化,物皆與心為用。” 冰心 《<寄小讀者>四版自序》:“感謝上帝,在我最初一靈不昧的入世之日,已予我以心靈永久的皈依和寄托?!?/p>
戒香
佛教謂戒律能滌除塵世的污濁,故以“香”喻。亦指所燃之香。 南朝 齊 張公禮 《龍藏寺碑》:“戒香恒馥,fa{1|1}輪常轉(zhuǎn)?!?唐 司空圖 《為東都敬愛寺講律僧惠確化募雕刻律疏》:“啟祕藏而演毗尼,熏戒香以消煩惱。” 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郊行卜佛》:“遠(yuǎn)望玉毫光,禮慈容,拈戒香,良人汗漫游禽尚,何曾裹糧,蕭條布裳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浪淘沙》詞:“曾染戒香消俗念,莫又多情?!?/p>
韓偓名句,贈僧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