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日初尋石橋路,莫教云雨濕袈裟
出自唐代李郢《送僧之臺(tái)州》:
獨(dú)尋臺(tái)嶺閑游去,豈覺靈溪道里賒。
三井應(yīng)潮通海浪,五峰攢寺落天花。
寒潭盥漱銅瓶潔,野店安禪錫杖斜。
到日初尋石橋路,莫教云雨濕袈裟。
注釋參考
橋路
橋上路面?!赌淆R書·王敬則傳》:“良由陂湖宜壅,橋路須通,均夫訂直,民自為用?!?唐 杜甫 《敝廬遣興奉寄嚴(yán)公》詩(shī):“野水平橋路,春沙映竹村?!?/p>
莫教
猶莫非。《京本通俗小說(shuō)·西山一窟鬼》:“ 吳教授 聽得外面聲音,不是別人,是我渾家和 錦兒 ,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這里?莫教也是鬼?”
雨濕
亦作“ 雨溼 ”。指陰雨天。 晉 王羲之 《雜帖四》:“月半,念足下,窮思深至,不可居忍。雨溼,體氣各何如?” 唐 杜甫 《兵車行》:“新鬼煩寃舊鬼哭,天陰雨濕聲啾啾?!?仇兆鰲 注:“ 后漢 陳寵 為太守, 洛陽(yáng)城 每陰雨常有哭聲?!币槐咀鳌?雨溼 ”。
袈裟
袈裟 (jiāshā) 和尚披的法衣,由許多長(zhǎng)方形布片拼綴而成 cassock李郢名句,送僧之臺(tái)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