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行瑛《偈十六首》:
明眼底人眼礙,悟心底人被心礙。
證道底人被道貌岸然礙,達(dá)法底人被法礙。
何謂如此不見道,金屑雖貴,落根成翳。
要得高步大方,直須去此四礙。
注釋參考
證道
猶悟道。 宋 陳善 《捫虱新話·漢儒誤讀<論語>》:“予舊曾為中庸之説,謂《中庸》者,吾儒證道之書也?!?明 李贄 《與耿司寇告別書》:“吾輩求友之勝己者,欲以證道,所謂三上 洞山 ,九到投子是也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紫hua{1*1}和{1|1}尚》:“時有僧善參玄,因遣人邀至,使就榻前講《楞嚴(yán)》。生每聽一節(jié),都言非是,乃曰:‘使吾病痊,證道何難?!?/p>
道貌岸然
道貌岸然 (dàomào-ànrán) 莊重、威嚴(yán)的樣子?,F(xiàn)多諷刺假裝正經(jīng)、表里不一 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;appearance of man of integrity;hypocratical devoteness pose as one of high morals 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?!濉?吳沃堯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 成語解釋道貌:正經(jīng)嚴(yán)肅的容貌;岸然:高傲的樣子。指神態(tài)嚴(yán)肅,一本正經(jīng)的樣子。道貌岸然出處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成仙》:“又ba{1*1}九{1|1}年,成忽自至,黃巾氅服,岸然道貌?!笔褂美湟蚩匆姸烁Φ烂舶度?,不敢造次。釋行瑛名句,偈十六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