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來春向闌,公去秋垂老
出自宋代仲并《送大理金少卿赴闕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為韻兼》:
霜余日初杲,遮留人擁道。
公來春向闌,公去秋垂老。
公當(dāng)侍丹墀,正人國之寶。
行行那得留,仍視玉堂草。
注釋參考
來春
明年春天。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宣帝紀(jì)三》:“田事廢業(yè)無餘積,雖 羌 虜必破,來春民必困乏?!?唐 白居易 《四十五》詩:“或擬 廬山 下,來春結(jié)草堂?!?周瘦鵑 《花木叢中·枸杞》:“今秋枝葉四布,結(jié)實很多,來春打算刪去大半,以便保持下懸的梢頭部分?!?/p>
向闌
將盡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於是曲引向闌,眾音將歇。” 宋 張孝祥 《鷓鴣天》詞:“詠徹瓊章夜向闌,天移星斗下人間。”
垂老
垂老 (chuílǎo) 年將至老 approaching old age仲并名句,送大理金少卿赴闕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為韻兼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