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贈魯至道》:
種薰不生蕕,種蕕不生薰。
人力異培植,草木各有根。
或不然此說,宜以變化論。
蛟魚無頭角,作龍行寸雨云。
曲蘗釀成酒,醒者皆醺醺。
不見昔諸子,摳衣孔圣門。
仲由氣暴虎,不使行三軍。
欲俾賜也訥,故曰天何言。
不見孺悲子,取瑟使之聞。
色黃而在裳,深取六五坤。
志學及從心,非變尚何云。
南山隱霧豹,養(yǎng)其所變文。
明明德新民,此書洙泗孫。
所謂新者何,舍舊新是勤。
服可古衣冠,耕須故田園。
世惟有舊染,不可留一痕。
變人先變己,毋我求道原。
下愚彼不移,烏喙無蘭蓀。
昏昏與曉曉,火蟄仍復蟠。
人生悟此理,寸丹還一元。
注釋參考
明德
明德 (míngdé) 美德 pleasant virtue 明德茂親。——南朝梁· 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新民
(1).使民更新;教民向善?!稌た嫡a》:“亦惟助王宅天命,作新民?!?孔 傳:“居順天命,為民日新之教?!?明 王守仁 《<大學>問》:“物有本末,先儒以明德為本,新民為末,兩物而內外相對也。”
(2).謂教育人民,開發(fā)民智。 陶曾佑 《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》:“俯視千春,橫眺六極,無文學不足以立國,無文學不足以新民,此吾敢斷言者也。”
洙泗
洙水 和 泗水 。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,至 曲阜 北,又分為二水, 洙水 在北, 泗水 在南。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。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。”后因以“洙泗”代稱 孔子 及儒家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齊竟陵文宣王行狀》:“弘 洙 泗 之風,闡 迦維 之化。” 唐 盧象 《贈廣川馬先生》詩:“人歸 洙 泗 學,歌盛舞雩風?!?宋 葉適 《宋廄父墓志銘》:“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,不學而任材者, 求 也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構釁》:“接 洙 泗 之淵源,擬荷千秋之擔?!?清 譚嗣同 《仁學》一:“其在上者,亦莫不極崇 宋 儒,號為 洙 泗 之正傳。”
方回名句,贈魯至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