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龍高《鹽梅》:
世味明知可口難,到頭終不換寒酸。
直須袖卻和羹手,何必貪居鼎鼐間。
注釋參考
直須
(1).應當;應。 唐 杜秋娘 《金縷衣》詩:“有花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朝中措》詞:“行樂直須年少,尊前看取衰翁?!?宋 王安石 《和王司封會同年》詩:“直須傾倒罇中酒,休惜淋浪座上衣?!?明 馮夢龍 《古今譚概·癡絕》:“﹝天下事﹞若復件件認真,爭競何已!故直須以癡趣破之?!?/p>
(2).竟至于;還要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四回:“ 孔明 變色曰:‘ 子敬 好不通理,直須待人開口!’”
和羹
(1).配以不同調(diào)味品而制成的羹湯?!稌ふf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?!?孔 傳:“鹽,咸;梅,醋。羹須咸醋以和之?!?南朝 宋 宗炳 《答何衡陽書》:“貝錦以繁采發(fā)華;和羹以鹽梅致旨?!焙笥靡员扔鞔蟪驾o助君主綜理國政。 唐 錢起 《陪郭令公東亭宴集》詩:“不愁懽樂盡,積慶在和羹?!?清 錢謙益 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》詩之二:“舉朝水火和羹苦,于野玄黃戰(zhàn)血重。”
(2).喻宰輔之職。 宋 王禹偁 《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》:“弄印之名已著,和羹之命爰行?!?/p>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鼎鼐
(1).鼎和鼐。古代兩種烹飪器具?!稇?zhàn)國策·楚策四》:“故晝游乎江湖,夕調(diào)乎鼎鼐?!?宋 張邦基 《墨莊漫錄》卷七:“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,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,此乃敦耳?!?/p>
(2).喻指宰相等執(zhí)政大臣。 唐 蘇颋 《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(jiān)李乂神道碑》:“鼎鼐遞襲,簪纓相望?!?元 汪元亨 《雁兒落過得勝令·歸隱》曲:“慚居鼎鼐官,笑領煙霞伴?!?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分任》:“急遞鹽梅信,飛傳鼎鼐家?!眳⒁姟?鼎鼐調(diào)和 ”。
李龍高名句,鹽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