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笑滄江一漁叟,何由似爾到層城
出自唐代趙嘏《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,白氏以詩回答,因寄和》:
緱山雙去羽翰輕,應(yīng)為仙家好弟兄。
茅固枕前秋對舞,陸云溪上夜同鳴。
紫泥封處曾回首,碧落歸時莫問程。
自笑滄江一漁叟,何由似爾到層城。
注釋參考
滄江
江流;江水。以江水呈蒼色,故稱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贈郭桐廬》詩:“滄江路窮此,湍險方自茲。” 唐 陳子昂 《群公集畢氏林亭》詩:“ 子牟 戀魏闕,漁父愛滄江?!?明 張含 《己亥秋月寄楊升庵》詩:“比來消息風(fēng)塵斷,白首滄江學(xué)釣魚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毛子晉齋中讀吳匏庵手抄宋謝翱西臺慟哭記》詩:“ 子陵 留高臺,西面滄江緑?!?/p>
漁叟
漁翁。 唐 戴叔倫 《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》:“豈學(xué) 屈大夫 ,憂慚對漁叟?!?唐 方干 《題玉笥山強處士》詩:“世人呼爾為漁叟,爾學(xué)釣璜非釣魚?!?/p>
何由
亦作“ 何繇 ”。1.從何處,從什么途徑?!冻o·天問》:“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” 漢 王褒 《四子講德論》:“僕雖嚚頑,愿從足下。雖然,何由而自達哉!” 唐 王昌齡 《送韋十二兵曹》詩:“出處兩不合,忠貞何由伸?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六:“ 晉 張華 有鸚鵡,每出還,輒説僮僕好惡。一日,寂無言; 華 問其故,曰:‘被禁在甕中,何繇得知?’” 魯迅 《野草·墓碣文》:“痛定之后,徐徐食之。然其心已陳舊,本味又何由知?”
(2).怎能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》詩:“美人游不還,佳期何由敦?”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治國譬如治家,耕當(dāng)問奴,織當(dāng)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,事何由成?” 明 劉基 《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》詩之三:“路遠(yuǎn)無羽翼,何由得飛還?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稍加責(zé)罰,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,説你怎地凌虐。妹夫必然著意防范,何繇除得?”
(3).因何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有云 太倉 王宮詹 ,藏 宋 搨《十三行》,一字無損。然與《玉版》對觀,無少差,信為《玉版》未損時之拓也。何由落水,以致剝漶?或造物忌之邪?”
層城
(1).古代神話中 昆侖山 上的高城?!段倪x·張衡〈思玄賦〉》:“登 閬風(fēng) 之層城兮,搆不死而為牀?!?李善 注:“《淮南子》曰:‘ 崑崙 虛有三山, 閬風(fēng) 、 桐版 、 玄圃 ,層城九重?!?禹 云:‘ 崑崙 有此城,高一萬一千里?!币徽f, 昆侖山 最高峰之名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河水一》:“ 崑崙 之山san{1-1}級:下曰 樊桐 ,一名 板桐 ;二曰 玄圃 ,一名 閬風(fēng) ;上曰 層城 ,一名 天庭 ,是為太帝之居。”
(2).泛指仙鄉(xiāng)。 宋 蘇軾 《仙都山鹿》詩:“仙人已去鹿無家,孤棲悵望層城霞。”
(3).指京師;王宮。 晉 陸機 《贈尚書郎顧彥先》詩:“朝游游層城,夕息旋直廬。” 唐 陳子昂 《感遇》詩之二六:“宮女多怨曠,層城閉蛾眉?!?清 黃景仁 《江上寄左二杏莊》詩:“層城匪迢越,廣陌交馳騁。”
(4).重城;高城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遙望層城,丹樓如霞?!?唐 杜甫 《奉和嚴(yán)中丞西城晚眺十韻》:“層城臨暇景,絶域望餘春?!?元 楊云鵬 《登濮州北城》詩:“層城高絶一攀躋,歲杪臨風(fēng)客思凄?!?清 張文光 《登汴城角樓》詩:“落日下層城,蒼然遠(yuǎn)樹平?!?龔騫 《九秋詩·秋水》:“綺閣層城秋夜長,明朝問訊湖邊路?!?/p>
(5).指高山之巔。 宋 文同 《盤云塢》詩:“幾曲上層城,盤盤次文石。”
趙嘏名句,山陽盧明府以雙鶴寄遺,白氏以詩回答,因寄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萬物在線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