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董嗣杲《和樓恪齋自述》:
碧樹前林合,黃云百里迷。
月高溪水定,風(fēng)逆漏簽低。
列宿來花邑,涼秋入菊畦。
比閭回善譽,招得頌聲齊。
注釋參考
比閭
木名。即棕櫚?!兑葜軙ね鯐罚骸?白州 比閭,比閭者華若羽。伐其本為車,終行不敗?!?孔晁 注:“ 白州 東南,蠻與 白 民接也,水中可居曰州,州中出此珍木?!?朱右曾 校釋:“愚謂比閭即‘并閭’也?!侗静菔斑z》云:櫚木出 安南 ,性堅,紫黑色。有花紋者名曰‘花閭’?!?/p>
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令五家為比,使之相保,五比為閭,使之相受。”比、閭為古代戶籍編制基本單位。后因以“比閭”泛稱鄉(xiāng)里。 宋 蘇洵 《議法》:“比閭小吏奉之以公,則老姦大猾束手請死?!?清 劉大櫆 《慎始》:“天下之事,惟其未有以倡之,有一人倡之於前,以至比閭族黨之間,相效而成俗。”
頌聲
歌頌贊美之聲?!豆騻鳌ば迥辍罚骸笆惨徽?,天下之中正也。什一行而頌聲作矣。” 何休 注:“頌聲者,太平歌頌之聲。帝王之高致也?!?漢 揚雄 《法言·孝至》:“ 周康 之時,頌聲作乎下?!?晉 夏侯湛 《東方朔畫贊》:“彷彿風(fēng)塵,用垂頌聲?!?/p>
董嗣杲名句,和樓恪齋自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