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送姜子謙寄鐘離》:
濠梁自古揚(yáng)州域,禹娶涂山城尚留。
鐘離雖嘗作楚縣,子男之國書春秋。
卑梁爭桑起吳釁,陰陵失道除漢讎。
嬴秦屬之九江郡,典午置郡任愈優(yōu)。
蕭梁尤重北徐鎮(zhèn),高齊又為西楚州。
貞觀割淮疆理失,元和加水號名修。
陽冰篆虎書戶冊,奇畫于今照譙樓。
浮山筑堰誰與謀,漫引童謠為激溝。
役工沈鐵不勝計,欲灌壽陽為廢丘。
霧昏三日水怪出,一決空貽千古羞。
上格下格果何在,西濠東濠猶并流。
守邊在人不在險,險阻如故事不侔。
元魏擁兵數(shù)十萬,義之堅守竄其酋。
向來橫澗一失據(jù),凜凜重貽宵旰憂。
刺史舊帶兩城使,渦口兩城今在不。
君侯妙年筆為投,名位詎肯卑微休。
世科高挹更膴仕,哦松壯志未足酬。
欲效金城上方略,宦游直到窮邊頭。
三光五岳氣猶分,故疆慨想何時收。
邑事不足煩大手,往訪古今資遠(yuǎn)猷。
老我無用重多病,為君相與數(shù)觥籌。
棋社冷落故人少,況復(fù)臨風(fēng)送行舟。
看君徑赴功名會,努力自取公與侯。
又聞魚臺在近境,誰知魚樂如莊周。
烽沈柝靜若多暇,從容何惜觀游鯈。
注釋參考
貞觀
(1).謂以正道示人。貞,正,常。觀,示?!兑住だM辭下》:“天地之道,貞觀者也?!?韓康伯 注:“天地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,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?!?陳夢雷 淺述:“觀,示也。天地常垂象以示人,故曰貞觀?!?晉 陸機(jī) 《演連珠》之二五:“臣聞託闇藏形,不為巧密;倚智隱情,不足自匿。是以重光發(fā)藻,尋虛捕景;大人貞觀,探心昭忒?!?晉 陸云 《歲暮賦》:“於是 顓頊 御時, 玄冥 統(tǒng)官,天廟既定,日月貞觀。”
(2).指正大的道理。《文選·班固<幽通賦>》:“朝貞觀而夕化兮,猶諠己而遺形?!?李善 注引 張晏 曰:“言朝聞大道而夕死可也?!?北周 道安 《二教論·歸宗顯本》:“余聞善齊天下者,以不齊而齊天下者也。何須夷岳實淵,然后方平,續(xù)鳧截鶴,於焉始等:此蓋狷夫之野議,豈達(dá)士之貞觀?!?/p>
(3).澄清天下,恢宏正道?!逗鬂h書·黨錮傳·李膺》:“以為天子當(dāng)貞觀二五,利見大人,不謂夷之初旦,明而未融,虹蜺揚(yáng)煇,棄和取同。” 唐 李華 《含元殿賦》:“王臨於朝,天地貞觀?!?/p>
(4).指澄清天下,恢宏正道的職責(zé)。 章炳麟 《與龔未生書》:“然曩時所以不去者,亦慕 宋 賢 程伯淳 言:‘一命之士,必思有以濟(jì)物。’況僕身當(dāng)貞觀,豈敢忘百姓之憂?!?/p>
(5).正可觀賞。
疆理
(1).劃分,治理。語本《詩·小雅·信南山》:“我疆我理,南東其畝。” 毛 傳:“疆,畫經(jīng)界也;理,分地理也。” 高亨 注:“疆,劃田界?!薄蹲髠鳌こ晒辍罚骸跋韧踅硖煜?,物土之宜,而布其利?!?杜預(yù) 注:“疆,界也;理,正也。” 楊伯峻 注:“疆,畫分經(jīng)界。理,分其地理。”《宋書·索虜傳》:“夫王者之兵,以義德相濟(jì),非徒疆理土地,恢廣經(jīng)略,將以大庇蒼生,保全黎庶?!?宋 葉適 《取燕一》:“因時拯亂, 湯 武 之業(yè)也;疆理天下, 舜 禹 之政也?!?/p>
(2).境界;界限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瓠子河》:“考地志, 山陽 、 廩丘 ,俱屬 濟(jì)陰 ,則 都關(guān) 無隸 山陽 理……而 京相 考地驗城,又并言在 廩丘 城南。推此而論,似地志之誤矣,或亦疆理參差所未詳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本紀(jì)》:“然 遷 之以天子為本紀(jì),諸侯為世家,斯誠讜矣。但區(qū)域既定,而疆理不分,遂令后之學(xué)者罕詳其義?!?浦起龍 通釋:“疆理,猶言界畫?!?周素園 《貴州民黨痛史》第四篇第七章:“行政區(qū)域,雖出於人為之計劃,但疆理一經(jīng)確定,甲乙皆為獨立之個體,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即此個體必備之條件。”
(3).猶疆域?!端鍟じ咦婕o(jì)下論》:“《職方》所載,并入疆理,《禹貢》所圖,咸受正朔?!薄对贰ば谭ㄖ疽弧罚骸凹?世祖 平 宋 ,疆理混一?!?明 劉基 《<覆瓿集>序》:“汎掃腥膻,廓清寰宇,復(fù)先王之疆理,開萬世之太平?!?/p>
元和
[the title of Emperor Li Chun's reign in Tang Dynasty] 唐憲宗李純的年號(公元806—820年)
元和十年。—— 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號名
標(biāo)志;稱謂;位號?!吨芏Y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羣吏撰車徒,讀書契,辨號名之用?!?鄭玄 注:“讀書契,以簿書校録軍實之凡要。號名者,徽識,所以相別也?!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:“朕尊萬乘,毋其實,吾欲造千乘之駕,萬乘之屬,充吾號名。” 唐 韓愈 《原道》:“帝之與王,其號名殊,其所以為圣一也。” 清 方苞 《書周官大司馬四時田法后》:“大司馬前期命修戰(zhàn)法,茇舍、治兵,所辨號名旗物,畿以內(nèi)毋漏焉?!?/p>
樓鑰名句,送姜子謙寄鐘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