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杜甫《火》:
楚山經(jīng)月火,大旱則斯舉。
舊俗燒蛟龍,驚惶致雷雨。
爆嵌魑魅泣,崩凍嵐陰昈。
羅落沸百泓,根源皆萬古。
青林一灰燼,云氣無處所。
入夜殊赫然,新秋照牛女。
風(fēng)吹巨焰作,河棹騰煙柱。
勢俗焚昆侖,光彌焮洲渚。
腥至焦長蛇,聲吼纏猛虎。
神物已高飛,不見石與土。
爾寧要謗讟,憑此近熒侮。
薄關(guān)長吏憂,甚昧至精主。
遠(yuǎn)遷誰撲滅,將恐及環(huán)堵。
流汗臥江亭,更深氣如縷。
注釋參考
魑魅
(1).古謂能害人的山澤之神怪。亦泛指鬼怪?!稘h書·王莽傳中》:“敢有非井田圣制,無法惑眾者,投諸四裔,以御魑魅。” 顏師古 注:“魑,山神也。魅,老物精也?!薄段倪x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捎魑魅,斮獝狂。” 薛綜 注:“魑魅,山澤之神?!?唐 盧綸 《割飛二刀子歌》:“刀乎刀乎何燁燁,魑魅須藏怪須懾?!?清 唐孫華 《時(shí)世公子行》:“生獰面目驕橫色,如睹魑魅逢山臊。”
(2).常喻指壞人或xie{1|1}惡勢力。 明 徐復(fù)祚 《投梭記·獲丑》:“暗想朝廷上白日昏,妖氛魑魅公然奮。” 廬隱 《或人的悲哀》:“他們不用鏡子,照他們魑魅的怪狀?!?/p>
(3).指荒涼、邊遠(yuǎn)的地區(qū)。語本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投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 宋 蘇軾 《到常州謝表》之一:“已分沒身,寄殘骸於魑魅;敢期擇地,收暮景於桑榆。”參見“ 螭魅 ”。
凍嵐
指山林中寒涼的霧氣。 唐 曹唐 《奉送嚴(yán)大夫再領(lǐng)容府》詩之一:“海風(fēng)卷樹凍嵐消,憂國寧辭 嶺 外遙!”
杜甫名句,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