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稹《聞延州警》:
塞日兵前慘,城煙戰(zhàn)后無。
分明千帝紀(jì),況乃畔天都。
桂玉京師涌,金湯鄜路孤。
遲回思廟筭,端坐愧龍圖。
注釋參考
分明
分明 (fēnmíng) 清楚(明白)狀 clearly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,汝在九原,當(dāng)分明記之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簡(jiǎn)單明了地 plainly 這分明不對(duì) 清楚地劃開界限 clearly demarcated帝紀(jì)
(1).天帝之位?!稘h書·李尋傳》:“《書》云‘天聰明’,蓋言紫宮極樞,通位帝紀(jì)?!?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紫宮,天之北宮也。極,天之北極星也,樞是其廻轉(zhuǎn)者也?!短煳闹尽吩唬骸鞓O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?!?,tian{1-1}皇大帝也,與通極為一體,故曰通位帝紀(jì)也?!?/p>
(2).猶帝典。指帝王的法則?!逗鬂h書·崔駰傳》:“古者陰陽始分,天地初制,皇綱云緒,帝紀(jì)乃設(shè),傳序歷數(shù),三代興滅?!?/p>
(3).指史書中的帝王本紀(jì)?!赌鲜贰ぶ苌醾鳌罚骸皶r(shí)議國史,疑 文帝 紀(jì)傳之名。 捨 以為‘帝紀(jì)之籠百事,如《乾象》之包六爻,今若追而為紀(jì),則事無所包;若直書功德,則傳而非紀(jì)。應(yīng)於上紀(jì)之前,略有仰述’。從之。”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游赤石進(jìn)帆?!吩姡骸爸苡[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?!?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?!?/p>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?!逗鬂h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?!?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。”
天都
(1).天空?!痘茨献印ぬ┳逵?xùn)》:“又況登 泰山 ,履石封,以望八荒,視天都若蓋,江河若帶,又況萬物在其間者乎?”
(2).帝王的都城。 唐 王維 《終南山》詩:“ 太乙 近天都,連山到海隅;白云迴望合,青靄入看無?!?明 唐順之 《請(qǐng)皇太子受朝疏》:“衣冠咸萃於天都,歡欣交通於萬國?!?/p>
(3).星名。屬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?!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七星……一名天都,主衣裳文繡,又主急兵盜賊?!?/p>
(4). 安徽 黃山 高峰名。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日記》:“疎木茸茸中,仰見羣峯盤結(jié), 天都 獨(dú)巍然上挺……上至平岡,則 蓮花 、 云門 諸峯,爭(zhēng)奇競(jìng)秀,若為 天都 擁衛(wèi)者?!?清 王士禛 《送孫無言歸黃山》詩之三:“更問 黃山 奇絶處, 天都 瀑布勝 匡廬 。”參閱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江南十·黃山》。
郭稹名句,聞延州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