揮毫試析理,已厭前輩繁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李君讀余注孫子》:
我世本儒術(shù),所談圣人篇。
圣篇辟乎道,信謂天地根。
眾賢發(fā)蘊(yùn)奧,授業(yè)稱專門。
傳箋與注解,璨璨今猶存。
始欲沿其學(xué),陳跡不可言。
唯余兵家說,自昔罕所論。
因暇聊發(fā)篋,故讀尚可溫。
將為文者備,豈必握武賁。
終資仁義師,焉愧道德藩。
揮毫試析理,已厭前輩繁。
信有一日長,可壓千載魂。
未涉勿言淺,尋流方見源。
廟謀盛夔禼,正議滅烏孫。
吾徒誠合進(jìn),尚念有新尊。
注釋參考
揮毫
[write or draw with a writing-brush;put pen to paper;wield one's writting brush] 寫毛筆字或作畫
此君動輒揮毫于人前
揮毫題字
詳細(xì)解釋運(yùn)筆。謂書寫或繪畫。 唐 杜甫 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 張旭 三杯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,揮毫落紙如云煙?!?宋 王安石 《和王微之登高齋》之三:“揮毫更想能一戰(zhàn),數(shù)窘乃見詩人才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三九回:“磨得墨濃,蘸得筆飽,去那bai{1-1}粉壁上揮毫便寫?!?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(bǔ)編·理惠拉壁畫<貧人之夜>說明》:“生地壁畫(Fresco)者,乘灰粉未干之際,即須揮毫傅彩,是頗不容易的?!?/p>
析理
剖析事理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。”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<文選>序》:“論則析理精微,銘則序事清潤?!?唐 元稹 《獻(xiàn)滎陽公詩五十韻》序:“推案析理,次至數(shù)聯(lián),應(yīng)若前定?!?明 吳承恩 《<申鑒>序》:“其辨疑而析理也精而確,信哉,其能名家也?!?/p>
前輩
前輩 (qiánbèi) 年歲大的人 senior 前輩之風(fēng)俗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(xùn)儉示康》 我的前輩 較老的一代 the elder generation 革命前輩 生活在先前時代的人 elder 一個團(tuán)體或組織的著名的資格較老的成員 elder statesman 具有共同遺產(chǎn)的早期的人,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(guān)系 forefather 在職務(wù)或進(jìn)程上走在別人前面的人 precursor 開普勒是 牛頓的前輩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李君讀余注孫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