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佩兵符去,今持相印還。
出自唐朝武元衡《元和癸巳,余領(lǐng)蜀之七年,奉詔征還》
昔佩兵符去,今持相印還。天光臨井絡(luò),春物度巴山。
鳥道青冥外,風(fēng)泉洞壑間。何慚班定遠,辛苦玉門關(guān)。
注釋參考
兵符
(1) [commander's tally]∶古時調(diào)遣軍隊的憑證
嬴聞 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(nèi)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(2) [book on the art of War]∶兵書
天遣玄女下,受 黃帝兵符,伏 蚩尤。——《史記·五帝本紀(jì)》
詳細解釋(1).古代調(diào)兵遣將用的一種憑證?!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?嬴 ( 侯嬴 )聞 晉鄙 之兵符常在王臥內(nèi),而 如姬 最幸,出入王臥內(nèi),力能竊之。” 唐 劉禹錫 《汴州刺史廳壁記》:“ 長慶 四年,詔書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來蒞來刺,錫之介圭、使印、兵符?!本﹦ 度∧峡ぁ返谑膱觯骸叭绱?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,一并交與先生掌管,本帥帶兵出城助戰(zhàn)去也。”
(2).借指兵權(quán)?!赌鲜贰⒕鳌罚骸?敬通 當(dāng) 更始 世,手握兵符,躍馬肉食?!?清 洪楝園 《后南柯·立約》:“手握兵符自主張?!?子虛子 《湘事記·軍事篇一》:“ 忠浩 頗負 湘 望,既握兵符,隱以 曾國藩 平 洪 楊 自命,反對革命最力?!?/p>
(3).兵書,兵法。 唐 李嶠 《安輯嶺表事平罷歸》詩:“絳宮韜將略, 黃石 寢兵符?!?/p>
相印
相投合,相一致。 魯迅 《集外集·俄文譯本<阿Q正傳>序及著者自敘傳略》:“在我自己,總仿佛覺得我們?nèi)巳酥g各有一道高墻,將各個分離,使大家的心無從相印。”
丞相之印?!稇?zhàn)國策·秦策三》:“ 應(yīng)侯 因謝病,請歸相印?!薄妒酚洝垉x列傳》:“乃以相印授 張儀 ,厚賂之。” 唐 韓愈 《桃林夜賀晉公》詩:“手把命珪兼相印,一時重疊賞元功。”
武元衡名句,元和癸巳,余領(lǐng)蜀之七年,奉詔征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咸蛋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