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高登《思?xì)w》:
忽忽已秋杪,言歸欣有期。
節(jié)物想吾廬,青蕊繁東籬。
流匙白云子,蘸甲黃鵝兒。
對(duì)此憶羈旅,多應(yīng)歌式微。
喜慰倚門心,愁消舉案眉。
稚子鬧檐隙,繞膝牽人衣。
歸興念如許,兼程猶苦遲。
明朝秋色里,烏帽風(fēng)披披。
注釋參考
稚子
稚子 (zhìzǐ) 幼兒;小孩子 (innocent) child 稚子繞膝檐隙
檐下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(shī)·效陶潛<田居>》:“歸人望煙火,稚子候檐隙。”
繞膝
[stay with one's par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ppy] 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,引申為兒女侍奉在父母身邊,孝養(yǎng)父母
阿姊扶床泣,諸甥繞膝啼。——明· 李攀龍《送妻弟魏生還里》
詳細(xì)解釋圍繞膝下。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。《花月痕》第十一回:“間至后堂,團(tuán)圓情話,兒童繞膝,婢僕承顏,轉(zhuǎn)把 癡珠 一腔的塊磊,漸漸融化十之二三。” 清 褚繼曾 《<小螺庵病榻憶語>后序》:“有不覩遺衣而揮淚,憶繞膝而傷情乎?”
高登名句,思?xì)w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