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學宗碩儒,游焉從后進。
出自唐朝皎然《奉和顏使君真卿修《韻?!?/h2>外學宗碩儒,游焉從后進。恃以仁恕廣,不學門欄峻。
著書裨理化,奉上表誠信。探討始河圖,紛綸歸海韻。
親承大匠琢,況睹頹波振。錯簡記鉛槧,閱書移玉鎮(zhèn)。
曷由旌不朽,盛美流歌引。
外學宗碩儒,游焉從后進。恃以仁恕廣,不學門欄峻。
著書裨理化,奉上表誠信。探討始河圖,紛綸歸海韻。
親承大匠琢,況睹頹波振。錯簡記鉛槧,閱書移玉鎮(zhèn)。
曷由旌不朽,盛美流歌引。
注釋參考
外學
(1).指太學以外的學校。《宋史·哲宗紀一》:“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學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徽宗崇寧元年》:“甲戌,詔天下興學貢士,建外學於國南?!?/p>
(2). 東漢 儒生以“六經”為外學?!顿Y治通鑒·漢順帝永和二年》:“ 扶風 田弱 薦同郡 法真 博通內、外學,隱居不仕,宜加袞職。” 胡三省 注:“ 東都 諸儒以‘七緯’為內學,‘六經’為外學?!?/p>
(3).佛教指佛經以外的典籍為外學。 唐 鮑溶 《送僧東游》詩:“風流 東晉 后,外學入僧家。獨唱 郢中 雪,還游天際霞?!?宋 王禹偁 《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》:“釋子謂佛書為內典,調儒書為外學。”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·集部四·<柳塘外集>四卷》:“ 宋 釋 道璨 撰。以別有語録,故名外集。 釋 氏以佛典為內學,以儒書為外學也?!眳⒁姟?內學 ”。
碩儒
大儒。《隸釋·漢外黃令高彪碑》:“京夏碩儒,海內儁彥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尚博》:“百家之言,雖有步起,皆出碩儒之思,成才士之手?!?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時 清河郡 守 邢峙 ,當世碩儒,助吾證之,赧然而伏?!?清 錢謙益 《祖文明先贈太常寺卿加贈正議大夫南京通政司通政使制》:“古有立德,今為碩儒。” 康有為 《大同書》甲部緒言:“於萬國之元老、碩儒、名士、美人,亦多執(zhí)手、接茵、聯(lián)袂、分羹而致其親愛矣。”
后進
后進 (hòujìn) 進步比較慢、水平比較低的人或集體 backward;laggard;those who lag behind 見后進就幫 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 less advanced 喜誘益后進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 后輩 descendants 新舊一體,僑學兼顧,尊重前輩,培養(yǎng)后進皎然名句,奉和顏使君真卿修《韻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極品渦輪賽車3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