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寄新喻丞章季亨》:
憶昨寄聲因鮑子,闕然已復(fù)四終星。
向來相期臺閣者,薄宦乃淹松竹廳。
頗愿近詩見新述,舊好尚意能忘形。
臨風(fēng)三嘆不知罷,梅花落盡蘭未馨。
注釋參考
寄聲
托人傳話?!稘h書·趙廣漢傳》:“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,何以不為致問?” 晉 陶潛 《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》詩:“司田眷有秋,寄聲與我諧。”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一:“ 黨項(xiàng)羌 掠 回鶻 貢物, 遵誨 寄聲誚讓之, 羌 懼,即遣使謝,歸其所掠?!?清 支機(jī)生 《珠江名花小傳》卷三:“屢託人寄聲邀予,因事冗未往?!?/p>
闕然
(1).間斷貌;延擱貌?!肚f子·盜跖》:“﹝ 孔子 ﹞歸到 魯 東門外,適遇 柳下季 。 柳下季 曰:‘今者闕然數(shù)日不見,車馬有行色,得微往見 跖 邪?’”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闕然不報,幸勿過?!?顏師古 注:“謂中間久不報也?!?/p>
(2).缺少的樣子;不完備的樣子。《荀子·禮論》:“其於禮節(jié)者闕然不具?!?宋 王安石 《上田正言書》之二:“所當(dāng)設(shè)張之具,猶若闕然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與采苓先生書》之二:“還家以來,道里脩隔,人事多故,慶弔之意,闕然不舉?!?/p>
(3).指(才力)不足的樣子。 宋 王安石 《謝執(zhí)政啟》:“特蒙優(yōu)渥,猥被方州,自惟闕然,何以稱此?”
(4).若有所失的樣子;缺憾的樣子。《后漢書·魯恭傳》:“百姓闕然,三時不聞警蹕之音,莫不懷思皇皇?!?清 吳敏樹 《與筱岑論文派書》:“今遺稿無幾,而多沒之,則使人不盡見其所用心,宜兄之有闕然也?!?/p>
趙蕃名句,寄新喻丞章季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