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孔德紹《南隱游泉山》:
名山狎招隱,俗外遠(yuǎn)相求。
還如倒景望,忽似閬風(fēng)游。
。
臨崖俯大壑,披霧仰飛流。
歲積松方偃,年深椿欲秋。
。
野花開石鏡,云葉掩山樓。
何須問方士,此處即瀛洲。
注釋參考
還如
恰似,好比。 唐 裴守真 《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》之一:“還如桃李發(fā),更似鳳凰飛?!?南唐 李煜 《子夜歌》詞:“往事已成空,還如一夢中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伯喈牛小姐賞月》:“須信離合悲歡,還如玉兔,有陰晴圓缺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九六回:“有用用中無用,無功功里施功。還如果熟自然紅,莫問如何修種?!?/p>
倒景
倒景 (dào yǐng)道家指天空極高處。日月之光反由下往上照,而由此處往下看日月,其影皆倒,故稱稱天上極高處為「倒景」。
漢書.卷二十五.郊祀志下:「及言世有僊人,服食不終之藥,遙興輕舉,登遐倒景,覽觀縣圃,浮遊蓬萊。」 文選.沈約.遊沈道士館詩:「一舉陵倒景,無事適高嵩?!?夕陽返照。
宋書.卷六十七.謝靈運(yùn)傳:「風(fēng)生浪於蘭渚,日倒景於椒塗。」物體倒映於水中。
文選.孫綽.遊天臺山賦:「或倒景於重溟,或匿峰於千嶺?!?水中倒立的影子。
南朝宋.謝靈運(yùn).從遊京口北固應(yīng)詔詩:「張組眺倒影,列筵矚歸潮?!?h3>忽似恍若,好像。《尚書大傳》卷三:“御視於忽似,以其月,從其禮,祭之參,乃從。” 鄭玄 注:“止視之失者,在於去忽似。忽似者,是不明之刑也。忽似,謂若亂於是非,象龔滔天及不辨鹿馬之類也。”
閬風(fēng)
即 閬風(fēng)巔 ?!冻o·離騷》:“朝吾將濟(jì)於 白水 兮,登 閬風(fēng) 而緤馬?!?王逸 注:“ 閬風(fēng) ,山名,在 崑崙 之上?!?唐 吳筠 《游仙》詩之二十:“揚(yáng)蓋造辰極,乘煙游 閬風(fēng) 。” 章炳麟 《答鐵錚書》:“觀其以 閬風(fēng) 、 玄圃 為神仙羣帝所居,是即以 昆侖 擬之天上。”參見“ 閬風(fēng)巔 ”。
孔德紹名句,南隱游泉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