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從了義透音聞,古井無波豈更渾
出自宋代范成大《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》:
知從了義透音聞,古井無波豈更渾。
便好一坑埋眾妙,何須六結(jié)解諸根。
注釋參考
知從
亦作“ 知縱 ”。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(fā)。 漢 律定為有罪。《后漢書·梁統(tǒng)傳》:“豪桀犯禁,姦吏弄法,故重首匿之科,著知從之律,以破朋黨,以懲隱匿?!?李賢 注:“知縱謂見知故縱, 武帝 時(shí)立見知故縱之罪,使 張湯 等著律。”
了義
佛教語。真實(shí)之義,最圓滿的義諦。對“不了義”而言。 南朝 梁 王屮 《頭陁寺碑文》:“金資寳相,永藉閑安;息心了義,終焉游集?!?唐 宗密 《圓覺經(jīng)略疏》卷七:“《大寳積經(jīng)》云……若諸經(jīng)中宣説世俗,名不了義;宣説勝義,名為了義;宣説煩惱業(yè)盡,名為了義。宣説厭離生死,趣求涅槃,名不了義;宣説生死涅槃,無二無別,名為了義。宣説種種文句差別,名不了義;宣説甚深難見難覺,名為了義?!?唐 高適 《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(jīng)》詩:“了義同建瓴,梵法若吹籟?!?呂澂 《中國佛學(xué)源流略講》第九講:“《華嚴(yán)》是了義的,一乘的,可謂最究竟了?!?/p>
音聞
指聲音的傳播?!独銍?yán)經(jīng)》卷六:“此方真教體,清浄在音聞,欲取三摩提,實(shí)以聞中入?!?唐 韋應(yīng)物 《慈恩伽藍(lán)清會》詩:“鳴鐘悟音聞,宿昔心已往?!?宋 范成大 《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》之六:“知從了義透音聞,古井無波豈更渾?!?/p>
古井無波
古井無波 (gǔjǐng-wúbō) 比喻對外界的影響沒有反應(yīng),毫不動(dòng)情。來源于唐朝白居易《贈(zèng)元稹》詩:“無波古井水,有節(jié)秋竹竿?!?impervious to desires and passions 波瀾誓不起,妾心古井水?!啤?孟郊《烈女操》 成語解釋古井:枯井。比喻內(nèi)心恬靜,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(dòng)。古井無波出處唐·白居易《贈(zèng)元稹》詩:“無波古井水,有節(jié)秋竹竿?!笔褂美渲獜牧肆x透音聞,古井無波豈更渾。范成大名句,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八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