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過《役誠齋》:
綾衾大入承明直,卻把一麾江上來。
云氣隔天迷望眼,不堪花落幾宮槐。
注釋參考
承明
(1).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,因承接明堂之后,故稱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修文》:“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,謂之承明何?曰:承乎明堂之后者也?!?/p>
(2).即 承明廬 ?!稘h書·翼奉傳》:“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、 武臺 、 麒麟 、 鳳皇 、 bai{1*1}虎 、 玉堂 、 金華 之殿,獨有 前殿 、 曲臺 、 漸臺 、 宣室 、 承明 耳。” 南朝 梁元帝 《去丹陽尹荊州》詩:“驂駕乘駟馬,謁帝朝 承明 ?!?宋 辛棄疾 《木蘭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詞:“想夜半 承明 ,留教視草,卻遣籌邊?!眳⒁姟?承明廬 ”。
一麾
(1).猶一揮,有發(fā)令調(diào)遣意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感虛》:“ 襄公 志在戰(zhàn),為日暮一麾,安能令日反?”
(2).形容舉事簡捷。 宋 范仲淹 《寄石學(xué)士》詩:“一麾了婚嫁,萬事蠹精神。”
(3).一面旌麾。舊時作為出為外任的代稱。 唐 杜牧 《即事》詩:“莫笑一麾東下計,滿江秋浪碧參差?!?宋 曾鞏 《和邵資政》詩:“拂衣久欲求三徑,竊食聊須把一麾。” 清 沉濤 《迭韻和子方謝鶴》:“五貺可無詩媵鶴,一麾聊當(dāng)夢游仙?!眳⒁姟?一麾出守 ”。
上來
上來 (shànglái) 開始;起頭 begin;at the beginning 上來先少說話 上來 (shànglái) 從低處到高處 up to;come up 跳上來了 抬上來了 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趨近于某處。帶名詞時,動詞和“上來”中間一般不能加“得、不” get near 又圍上來一群人 表示人員或事物隨動作由較低部門(層)到較高部門(層) reach higher organization 你是什么時候調(diào)上來的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動作。動詞和“上來”中間常加“得、不”。動詞限于“說、唱、學(xué)、答、背、叫、念”等少數(shù)幾個 be able to do 究竟為什么,我也說不上來 表示狀態(tài)發(fā)展,兼有范圍逐漸擴大的意思。形容詞限于“熱、涼、黑”等少數(shù)幾個 gradually 暖氣片慢慢熱上來了劉過名句,役誠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