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書陳上策,廷議借前籌
出自唐代高適《東平旅游,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》:
頌美馳千古,欽賢仰大猷。
晉公標逸氣,汾水注長流。
神與公忠節(jié),天生將相儔。
青云本自負,赤縣獨推尤。
御史風逾勁,郎官草屢修。
鹓鸞粉署起,鷹隼柏臺秋。
出入交三事,飛鳴揖五侯。
軍書陳上策,廷議借前籌。
肅肅趨朝列,雍雍引帝求。
一麾俄出守,千里再分憂。
不改任棠水,仍傳晏子裘。
歌謠隨舉扇,旌旆逐鳴騶。
郡國長河繞,川原大野幽。
地連堯泰岳,山向禹青州。
汶上春帆渡,秦亭晚日愁。
遺墟當少昊,懸象逼奎婁。
即此逢清鑒,終然喜暗投。
叨承解榻禮,更得問縑游。
高興陪登陟,嘉言忝獻酬。
觀棋知戰(zhàn)勝,探象會冥搜。
眺聽情何限,沖融惠勿休。
只應齊語默,寧肯問沉浮。
然諾長懷季,棲遑輒累丘。
平生感知己,方寸豈悠悠。
注釋參考
軍書
軍書 (jūnshū) 軍中的公文 military documents 軍書十二卷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上策
上策 (shàngcè) 良策;可行性強的計策 the best policy 今不勞兵馬,坐觀成敗,上策也廷議
(1).在朝廷上商議或發(fā)表議論。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上·郭憲》:“時 匈奴 數(shù)犯塞,帝患之,乃召百僚廷議?!?唐 韓愈 《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》:“公卿廷議以轉(zhuǎn)運使不得其人,宜選才干之士往換之?!?/p>
(2).指朝廷上的議論。 清 李慈銘 《庚午書事》詩:“夷酋方喪魄,廷議急和戎?!?/p>
前籌
(1).猶前箸。座前的筷子。 唐 楊巨源 《酬盧員外》詩:“ 謝傅 旌旗控上游, 盧郎 罇俎借前籌?!?宋 楊萬里 《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》詩:“滿盤山海眩芳珍,未借前籌已嚥津?!?/p>
(2).謂籌劃。 唐 張說 《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》:“每至入朝奏謁,升殿論邊,山川險易,立成於聚米,攻守方略,一決於前籌?!?明 賀萬祚 《周侍御行部》詩:“不獨難危憂水旱,前籌更欲請長纓。”
高適名句,東平旅游,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