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讀史》:
自古功名亦苦辛,行藏終欲付何人。
當時黮暗猶承誤,末俗紛紜更亂真。
糟粕所傳非粹美,丹青難寫是精神。
區(qū)區(qū)豈盡高賢意,獨守千秋紙上塵。
注釋參考
當時
當時 (dāngshí)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;at that time;for the moment 當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(fā)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 人民當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時 (dàngshí) 就在那個時刻;馬上 right;immediately;right away;at once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黮暗
見“ 黮闇 ”。
承誤
沿襲謬誤。 章炳麟 《<文始>敘例》:“ 李斯 作篆,多所承誤?!?/p>
末俗
(1).謂末世的習俗,低下的習俗。 漢 董仲舒 《士不遇賦》:“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末俗偷薄,雕偽彌深。” 唐 元稹 《戒勵風俗德音》:“末俗偷巧,內(nèi)荏外剛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楊劉》詩:“末俗忌諱繁,此理寧復(fù)在?” 李大釗 《青春》:“末俗澆漓,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?!?/p>
(2).世俗之人。指一般平庸的人。 金 王若虛 《高思誠詠白堂記》:“ 樂天 之詩,坦白平易,直以寫自然之趣,合乎天造,厭乎人意,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三》:“今末俗淺識,殊無知者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雜詩》之三:“吚吚奏《皇華》,末俗自不識?!?/p>
(3).世俗之人。指未出家的人。與“僧侶”相對。 清 顧炎武 《張隱君元明于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》:“猶憐末俗愚難寤,故作幽龕小座供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四:“火葬倡於釋氏,末俗因之?!?/p>
紛紜
紛紜 (fēnyún) diverse and confused 眾多而雜亂 言論、事情等 眾說紛紜 彼此錯雜,紛紜拿斗,敵槍終不能發(fā)?!濉?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(zhàn)事類》 眾多的樣子,引申為羅唆,找麻煩 新婦謂府吏:“勿復(fù)重紛紜。”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亂真
亂真 (luànzhēn) 仿造得很像,使人難辨真?zhèn)?pass fakes for genuine 以假亂真王安石名句,讀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