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真山民《王廉使》:
鼻祖名高三諫官,耳孫玉立又臺(tái)端。
氣增浙左霜威動(dòng),面帶終南山色寒。
攬轡肯教狼臥地,歸班便合豸峨冠。
公余詩興清於雪,細(xì)嚼梅花入肺肝。
注釋參考
攬轡
亦作“擥轡”。1.挽住馬韁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贈(zèng)白馬王彪》詩:“欲還絶無蹊,攬轡止踟躕。” 唐 張文琮 《蜀道難》詩:“攬轡獨(dú)長息,方知斯路難?!?宋 王安石 《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》詩:“攬轡上層岡,下臨百仞濠?!?/p>
(2).《史記·袁盎晁錯(cuò)列傳》:“ 文帝 從 霸陵 上,欲西馳下峻阪, 袁盎 騎,并車擥轡,上曰:‘將軍怯邪?’ 盎 曰:‘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百金之子不騎衡,圣主不乘危而徼幸。今陛下騁六騑,馳下峻山,如有馬驚車敗,陛下縱自輕,柰高廟、太后何?’上乃止?!卑矗?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文帝紀(jì)上》作“攬轡”。后用為諫止君王履險(xiǎn)的典故。
(3).見“ 攬轡澄清 ”。
歸班
(1).指有爵祿者就閑待選。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孝宗圣政》:“后 秀邸 諸子弟悉歸班焉?!?/p>
(2). 清 制,凡進(jìn)士不授以他項(xiàng)官職,而以知縣銓選者亦稱“ 歸班 ”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一回:“到了中書,就不大有人想了;歸班更不必講……那時(shí)一紙呈兒掛冠林下,倒是一樁樂事,不然索性歸了班,十年后才選得出?!薄肚鍟?huì)典事例·禮部·貢舉》:“ 慶廉 著仍照前旨,歸班銓選?!?/p>
峨冠
亦作“峩冠”。高冠。 唐 劉商 《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》詩:“銀河倒瀉君王醉,灎酒峩冠眄 西子 ?!?宋 陸游 《登灌口廟東大樓觀岷江雪山》詩:“我生不識(shí) 柏梁 建章 之宮殿,安得峨冠侍游宴?!?元 無名氏 《漁樵記》第一折:“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,扮一個(gè)峩冠士大夫?!?清 徐士鑾 《宋艷·叢雜》:“雖厚祿重臣,峩冠世儒,罔不効力?!?/p>
真山民名句,王廉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