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令《寄崔伯易》:
擾擾閭巷士,過我何所為。
屢來徒我煩,不來我弗思。
少年樂知聞,喜與客子隨。
晚歲事恬默,與世益參差。
騎馬出尋人,中路輒自歸。
歸來亦何樂,書史自相期。
已與往者親,可無茲世違。
欲語無所得,起視北雁飛。
念子遠(yuǎn)千里,昔別今已期。
寄聲雖云多,所得竟亦稀。
近者忽報(bào)書,期我往就之。
不知予苦窮,系此不可離。
尚迫朝暮憂,寧有道路資。
人生少所同,老去財(cái)幾時(shí)。
予勢既若此,子復(fù)不肯來。
但恐百年間,齟齬終莫齊。
詩以寄子招,亦以寫我悲。
注釋參考
歸來
歸來 (guīlái) 返回原來的地方 return 昨日入城市,歸來淚滿巾。——宋· 張俞《蠶婦》 去時(shí)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亦何
何其;多么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陰長生》:“況仙人亦何急急,令聞達(dá)朝闕之徒,知其所云為哉!” 唐 杜甫 《鹿頭山》詩:“斯人亦何幸,公鎮(zhèn)踰歲月?!?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趙子固孟堅(jiān)》:“嗟彼承旨者,失身亦何愚!”
書史
(1).記事的史官。亦指掌文書等事的吏員。 晉 王嘉 《拾遺記·周穆王》:“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,巡行天下……有書史十人,記其所行之地?!?宋 朱翌 《猗覺寮雜記》卷上:“故 唐 人無不善書,遠(yuǎn)至邊裔書史、里儒,莫不書字有法?!?宋 文天祥 《<集杜詩·蕭資>序》:“閤門路鈴 蕭資 ,本書史也?!?/p>
(2).典籍,指經(jīng)史一類書籍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效顏延之<侍宴>》:“揆日粲書史,相都麗聞見?!?唐 韓愈 《此日足可惜贈(zèng)張籍》詩:“閉門讀書史,窗戶忽已涼?!薄缎咽篮阊浴⑿」俅菩坌值堋罚骸?劉奇 對 對方 道:‘賢弟如此美質(zhì),何不習(xí)些書史?’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昌齡藏書》:“﹝ 昌齡 ﹞性耽書史,筑 謙益堂 ,丹鉛萬卷?!?/p>
自相
相互?!逗鬂h書·黨錮傳·范滂》:“君為人臣,不惟忠國,而造部黨,自相褒舉,評論朝廷,虛構(gòu)無端,諸所謀結(jié),并欲何為?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兩承差自相商議了一回道:‘除非如此如此?!?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日記》:“諸峯自相掩蔽,不能一目盡也?!?/p>
(1).親自察看?!度龂尽侵尽ぱC傳》:“自臣昔客始至之時(shí), 珠崖 除州縣嫁聚,皆須八月引戶,人民集會(huì)之時(shí),男女自相可適,乃為夫妻,父母不能止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事物各自外現(xiàn)的形象特征。與“共相”相對。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明見》:“﹝物﹞無畢同,故有自相;無畢異,故有共相?!?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明見》:“浮屠之言曰:從一青計(jì)之,以是青為自相,以凡青為共相,青同也。以凡青為自相,以赤、白、黃、紫為共相,顯色同也。以顯色為自相,以聲、香、味、觸為共相,色聚同也。”參見“ 共相 ”。
王令名句,寄崔伯易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秘石跳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