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齊己《臨行題友生壁》:
山衲宜何處,經行避暑深。
峰西多古寺,日午亂松陰。
鶴默堪分靜,蟬涼解助吟。
殷勤題壁去,秋早此相尋。
注釋參考
山衲
(1).僧侶的衣服。 唐 馬戴 《霽后寄白閣僧》詩:“久披山衲壞,孤坐石牀寒。”
(2).借指山中的僧人。 宋 梅堯臣 《冬日陪武平游西余精舍》詩:“遙看松竹深,雪屋藏山衲。” 清 黃周星 《游衡岳記》:“有山衲扶籐相御,則 觀音巖 僧 碧環(huán) 也。”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經行
經行 (jīngxíng) 佛教徒因養(yǎng)身散除郁悶,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“經行” follower of Buddhism go around a place for resting,etc. 雁蕩經行云漠漠。—— 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避暑
避暑 (bìshǔ)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pass the summer holidays;be away for the summer holidays;spend a holiday at a summer resort 避免中暑 prevent sunstroke齊己名句,臨行題友生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