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韋應(yīng)物《曇智禪師院》:
高年不復(fù)出,門徑眾草生。
時夏方新雨,果藥發(fā)馀榮。
疏澹下林景,流暮幽禽情。
身名兩俱遣,獨(dú)此野寺行。
注釋參考
身名
(1).身體和名譽(yù)?!读凶印ふf符》:“仁義使我身名并全?!?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墳土未乾,而身名并滅?!?/p>
(2).聲譽(yù);名望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游山》詩:“身名竟誰辯,圖史終磨滅?!?唐 白居易 《妻初授邑號告身》詩:“倚得身名便慵墯,日高猶睡緑窗中?!?清 秋瑾 《敬告姊妹們》:“智識也長了,見聞也廣了,學(xué)問也高了,身名是一日一日的進(jìn)步了?!?/p>
野寺
野外廟宇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酬令狐司錄善福精舍見贈》詩:“野寺望山雪,空齋對竹牀。” 宋 蘇軾 《游杭州山》詩:“山平村塢迷,野寺鐘相答?!?清 張錫祚 《謁韋刺史祠》詩:“道心棲野寺,詩思冷秋塘?!?/p>
韋應(yīng)物名句,曇智禪師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