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次韻久雨》:
老我不解事,束書別溪堂。
寧知十日雨,換此兩鬢霜。
苔滑螾爭(zhēng)席,云蒸蝸?zhàn)骸?br>移床夜避濕,仰見天隙光。
長安亦何好,肯墮聲利場(chǎng)。
人情愛吾廬,對(duì)此良自傷。
蚤知一官誤,悔不三逕藏。
沙觜竹萬個(gè),屋頭木千尋。
晴當(dāng)相與屐,雨亦可以觴。
毋令{上圭下黽}黽曹,張王喧我傍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(xì)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(hào)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亦何
何其;多么。 晉 葛洪 《神仙傳·陰長生》:“況仙人亦何急急,令聞達(dá)朝闕之徒,知其所云為哉!” 唐 杜甫 《鹿頭山》詩:“斯人亦何幸,公鎮(zhèn)踰歲月。” 清 方文 《宋遺民詠·趙子固孟堅(jiān)》:“嗟彼承旨者,失身亦何愚!”
聲利場(chǎng)
爭(zhēng)名逐利的場(chǎng)所。 宋 陸游 《夜宴即席作》詩:“癡人走死聲利場(chǎng),我獨(dú)感此惜流光?!?金 蔡松年 《七月還祈》詩:“暫去聲利場(chǎng),樂佚猶無窮?!?明 李東陽 《送李士?!吩娭澹骸笆ト酥孛?,始自室與堂,吾侕尚蔑棄,況彼聲利場(chǎng)。”
方岳名句,次韻久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