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兩漢司馬遷《酷吏列傳序》:
孔子曰:“導(dǎo)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
導(dǎo)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
”老氏稱: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”“法令滋章,盜賊多有。
”太史公曰:信哉是言也!法令者治之具,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。
昔天下之網(wǎng)嘗密矣然奸偽萌起,其極也,上下相遁,至于不振當(dāng)是之時,吏治若救火揚沸,非武健嚴酷,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!言道德者,溺其職矣。
故曰“聽訟,吾猶人也,必也使無訟乎。
”“下士聞道大笑之”。
非虛言也。
漢興,破觚而為圜,斫雕而為樸,網(wǎng)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
由是觀之,在彼不在此。
注釋參考
有恥且格
謂人有知恥之心,則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?!墩撜Z·為政》:“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?!?何晏 集解:“格,正也。” 邢昺 疏:“使民知有禮則安,失禮則恥,如此,ze{1~1}民有愧恥而不犯禮,且能自脩而歸正也。” 清 魏源 《軍儲篇一》:“天下有重典而不為酷者,懲一儆百,辟以止辟是也;有最輕之典而人莫敢犯者,有恥且格是也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資政新篇》:“諸凡國法,治人身惡之既形者,制其滋蔓之多,必先教以天條,而后齊以國法,固非不教而殺矣,亦必有恥且格爾?!?/p>
司馬遷名句,酷吏列傳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