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人于死,莫逾構(gòu)其反也;誘人以服,非刑之無得焉。
出自唐代 來俊臣《羅織經(jīng)·刑罰卷第十一》:
摘自《羅織經(jīng)·刑罰卷第十一》
解釋:讓人達(dá)到死亡的境地,沒有比構(gòu)陷他謀反更能奏效的事了;誘導(dǎo)人們做到服從,不刑罰他們就達(dá)不到目的。
原文摘要:
致人于死,莫逾構(gòu)其反也;誘人以服,非刑之無得焉。刑有術(shù),罰尚變,無所不施,人皆授首矣。智者畏禍,愚者懼刑;言以誅人,刑之極也。明者識時,頑者辯理;勢以待人,罰之肇也。死之能受,痛之難忍,刑人取其不堪。士不耐辱,人患株親,罰人伐其不甘。人不言罪,加其罪逾彼;證不可得,偽其證率真。刑有不及,陷無不至;不患罪無名,患上不疑也。人刑者非人也,罰人者非罰也。非人乃賤,非罰乃貴。賤則魚肉,貴則生死。人之取舍,無乃得此乎?
注釋參考
致人
(1).控制別人?!秾O子·虛實(shí)》:“善戰(zhàn)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?!?/p>
(2).招致人才。 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枸櫞》:“或問致人之道。 郁離子 曰:‘道致賢,食致民……故善致物者,各以其所好致之?!?/p>
誘人
(1).誘導(dǎo)人?!墩撜Z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,欲罷不能。” 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賞罰》:“故君者賞罰之所歸,誘人以趣善也?!薄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捌渫幵谡T人為善,引人處於大公?!?/p>
(2).對人有吸引力。 丁玲 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一:“果子顏色大半還是青的,間或有幾個染了一些誘人的紅色?!?魏巍 《東方》第三部第二章:“熱鬧的叫賣聲,使那些食物,增添了格外誘人的香味?!?/p>
非刑
非刑 (fēixíng) 酷刑,在法律規(guī)定之外的刑罰 brutal torture 非刑相加無得
(1).猶無從?!墩撜Z·泰伯》:“ 泰伯 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” 邢昺 疏:“三讓之美,皆隱蔽不著,故人無得而稱焉?!钡?,一本作“ 德 ”。參見“ 無從 ”。
(2).猶不許,不準(zhǔn)。《商君書·墾令》:“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。”《漢書·朱博傳》:“積受取一錢以上,無得有所匿。欺謾半言,斷頭矣!”
(3).未能得以?!端问贰ず赡陚鳌罚骸癌z 張敵萬 ﹞向在 淮南 誘敵深入,步騎四集,悉陷於淖,無得解者, 金 人至今膽落。”
(4).無所得。《呂氏春秋·君守》:“君也者以無賞為賞,以無得為得者也?!?/p>
來俊臣名句,羅織經(jīng)·刑罰卷第十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