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昔得二子,重之比璠璵
出自宋代晁公溯《與李紹祖劉文潛飲酒》:
劉子我所敬,未嘗言囁嚅。
李子我所畏,氣豪才有余。
自昔得二子,重之比璠璵。
喜今至是邦,乃與二子俱。
劉子忽告行,具舟下東吳。
念欲相挽留,佐我治文憶。
天臺(tái)望其來(lái),交章滿公車。
李子復(fù)繼往,刺史親題輿。
似云日延佇,正此州家須。
二子古益友,終歲可與居。
一朝舍我去,別淚濕襟裾。
注釋參考
自昔
往昔;從前?!对?shī)·小雅·楚茨》:“自昔何為?我蓺黍稷?!?晉 陸機(jī) 《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(shī)》:“自昔哲王,先天而順。” 唐 盧照鄰 《五悲·悲今日》:“自昔相逢,把臂談玄;橫雕龍於翠尾,飛縞鳳於瓊筵。” 宋 范成大 《臘月村田樂(lè)府·爆竹行》:“歲朝爆竹傳自昔, 吳 儂正用前五日,食殘豆粥掃罷塵,截筒五尺煨以薪?!?/p>
得二
(1).謂善于憑借正反兩方面的條件,及時(shí)因勢(shì)利導(dǎo),以達(dá)目的。二,指陰、陽(yáng)。亦具體指吉與兇、善與惡、得與失等。語(yǔ)本《易·繫辭下》:“因貳以濟(jì)民行,以明失得之報(bào)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貳,二也。謂吉兇二理,言《易》因自然吉兇二理以濟(jì)民之行也。欲令趨吉而避兇,行善而不行惡也。”《文選·任昉<王文憲集序>》:“體三才之茂,踐得二之機(jī)?!?李善 注:“子曰:‘知幾其神乎! 顏氏 之子,其殆庶幾乎!有不善,未嘗不知,知而未嘗復(fù)行?!?韓康伯 曰:‘在理則昧,造形則悟, 顏?zhàn)?之分也,失之於幾,故有不善,得之於二,不遠(yuǎn)而復(fù),故知之未嘗復(fù)行也?!?/p>
(2).謂一舉而得雙虎。 春秋 魯 大夫 卞莊子 刺虎的故事。見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?!稌x書·姚萇載記》:“吾欲移兵嶺北,廣收資實(shí),須 秦 弊 燕 迴,然后垂拱取之。兵不血刃,坐定天下,此 卞莊 得二之義也?!?/p>
璠璵
1.美玉名。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七引《逸論語(yǔ)》:“璠璵, 魯 之寳玉也。 孔子 曰:美哉璠璵,遠(yuǎn)而望之,煥若也;近而視之,瑟若也?!?明 梁辰魚 《浣紗記·通嚭》:“遠(yuǎn)相投金帛禮儀,況纍纍數(shù)對(duì)璠璵,更纖纖一雙花蕊?!?章炳麟 《訄書·哀清史》:“悲夫!天子之將崩,便房題湊璠璵玉匣之屬,宿成於考工,無(wú)所吝諱,雖諱亦不得不豫?!?/p>
2.泛指珠寶。 清 吳偉業(yè) 《魯謙庵使君以云間山人所畫索歌》:“士女嬉游衣食足,丹青價(jià)重高璠璵?!眳⒁姟?璵璠 ”。
3.比喻美德賢才。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贈(zèng)徐干》詩(shī):“亮懷璠璵美,積久德愈宣?!?宋 蘇軾 《答任師中家漢公》詩(shī):“方當(dāng)入奏事,清廟陳璠璵?!?清 秋瑾 《題瀟湘館集》詩(shī)之一:“四壁牙籤詳亥豕,一門詩(shī)友盡璠璵。登龍喜遂瞻 韓 愿,何日重停問(wèn)字車。”
晁公溯名句,與李紹祖劉文潛飲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