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薛紹彭《詩一首》:
晉大司馬至洛陽,威略已著推砍羌。
聲馳江龍傳國光,右軍筆陣爭堂堂。
妙用作意驅(qū)后铓,驚鴻乍起游龍翔。
仁祖無奕烏衣郎,排名篇末流遺芳。
開元散落王涯藏,聯(lián)翩飛動茂密行。
料簡鑒賞盛有唐,傳授視此真印章。
注釋參考
傳國
古謂帝王傳位給子孫或讓位給他人?!俄n非子·說疑》:“若夫轉(zhuǎn)法易位,全眾傳國,最其病也?!薄秴问洗呵铩げ磺罚骸?魏惠王 謂 惠子 曰:‘上世之有國,必賢者也。今寡人實不若先生,愿得傳國。’ 惠子 辭?!?漢 東方朔 《非有先生論》:“傳國子孫,名顯后世?!薄稘h書·吳芮傳》:“至 孝惠 、 高后 時,封 芮 庶子二人為列侯,傳國數(shù)世絶。”
右軍
(1). 周 制,天子有三軍,稱中軍、左軍、右軍。亦泛指右翼部隊。《左傳·桓公五年》:“王為中軍, 虢公 林父 將右軍?!薄妒酚洝ぺw世家》:“攻 中山 。 趙袑 為右軍, 許鈞 為左軍, 公子章 為中軍,王并將之。”《國語·吳語》:“ 越王 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……亦令右軍銜枚踰 江 五里以須。”《北史·周紀(jì)上·太祖文帝》:“帝率右軍 若干惠 ,大破 神武 軍,悉虜其步卒。”
(2). 晉 王羲之 曾任右軍將軍,后稱 羲之 為“右軍”。 張彥遠(yuǎn) 《法書要錄》卷一引 南朝 齊 王僧虔 《論書》:“ 庾征西翼 書,少時與 右軍 齊名?!?唐 高適 《途中寄徐錄事》詩:“空多篋中贈,長見 右軍 書。” 清 姚鼐 《題二王帖》詩之三:“地下 右軍 如可作,詎將知己許 文皇 ?!?/p>
(3).相傳 王羲之 愛鵝,后以“右軍”作為鵝的別名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譏謔》:“ 吳 人多謂梅子為‘曹公’,以其嘗望梅止渴也。又謂鵝為‘右軍’,以其好養(yǎng)鵝也。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,作書云:‘醋浸“曹公”一甏,湯燖“右軍”兩隻,聊備一饌?!?宋 高承 《事物紀(jì)原·蟲魚禽獸·右軍》:“ 晉 右將軍 王羲之 好鵝。在 會稽 山陰 ,道士養(yǎng)群鵝, 羲之 每就玩之。道士曰:為寫《黃庭經(jīng)》,當(dāng)以相贈。 羲之 欣然寫畢,籠鵝而去。今人誤以鵝為‘右軍’,緣此故。”
筆陣
(1).比喻寫作文章。謂詩文謀篇布局擘畫如軍陣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正月啟》:“談叢發(fā)流水之源,筆陣引崩云之勢?!?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二:“以是學(xué)士大夫,自非性天明洽,筆陣豪異,則不能為之也?!?清 唐孫華 《送王誦侯之官成都》詩:“請筑詩壇整筆陣,共執(zhí)桴鼓張旌旟?!?/p>
(2).比喻書法。謂作書運筆如行陣。 晉 王羲之 《題<筆陣圖>后》:“夫紙者,陣也;筆者,刀矟也;墨者,鍪甲也;水硯者,城池也;心意者,將軍也;本領(lǐng)者,副將也;結(jié)構(gòu)者,謀略也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》詩:“此卷仍逃劫火中,老眼縱橫看筆陣?!?/p>
堂堂
堂堂 (tángtáng) 形容盛大 grand;magnificent;stately;great 人獅驚岳岳,王廟憶堂堂?!簟对L埃雜吟》 [齊景公]曰:“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!”——《晏子春秋》 形容容貌莊嚴(yán)大方 dignified 儀表堂堂 形容志氣宏大 have high aspirations and holdness of vision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,還怕這一點困難嗎? 陣式或氣勢很大 imposing;formidable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薛紹彭名句,詩一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