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崔鶠《石牛莊閒居》:
不識春風面,知從底處來。
紅深桃靨破,綠靜水簾開。
物外心常掛,人間事不諧。
從今江海去,無復世推排。
注釋參考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 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。”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 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。”
春風面
比喻美麗的容貌。 唐 杜甫 《詠懷古跡》之三:“畫圖省識春風面,環(huán)珮空歸月夜魂。” 宋 陳與義 《和張規(guī)臣水墨梅》之四:“ 含章 簷下春風面,造化功成秋兔毫?!?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,偏宜貼翠花鈿。”
知從
亦作“ 知縱 ”。謂知道別人犯法而不檢舉告發(fā)。 漢 律定為有罪?!逗鬂h書·梁統(tǒng)傳》:“豪桀犯禁,姦吏弄法,故重首匿之科,著知從之律,以破朋黨,以懲隱匿?!?李賢 注:“知縱謂見知故縱, 武帝 時立見知故縱之罪,使 張湯 等著律?!?/p>
底處
何處。 宋 楊萬里 《山云》詩:“春從底處領(lǐng)云來,日日山頭絮作堆。” 金 吳激 《風流子》詞:“書劍憶游梁,當時事,底處不堪傷?!?/p>
崔鶠名句,石牛莊閒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