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子昔避狄,與君亦乘驄
出自唐代李白《至陵陽(yáng)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》:
韓眾騎白鹿,西往華山中。
玉女千馀人,相隨在云空。
見我傳秘訣,精誠(chéng)與天通。
何意到陵陽(yáng),游目送飛鴻。
天子昔避狄,與君亦乘驄。
擁兵五陵下,長(zhǎng)策遏胡戎。
時(shí)泰解繡衣,脫身若飛蓬。
鸞鳳翻羽翼,啄粟坐樊籠。
海鶴一笑之,思?xì)w向遼東。
黃山過石柱,巘崿上攢叢。
因巢翠玉樹,忽見浮丘公。
又引王子喬,吹笙舞松風(fēng)。
朗詠?zhàn)舷计?,?qǐng)開蕊珠宮。
步綱繞碧落,倚樹招青童。
何日可攜手,遺形入無窮。
注釋參考
天子
天子 (tiānzǐ) 古以君權(quán)為神所授,故稱帝王為天子 emperor,the son of God 歸來見天子?!稑犯?shī)集·木蘭詩(shī)》 天子坐明堂。乘驄
《后漢書·桓典傳》:“﹝ 典 ﹞辟司徒 袁隗 府,舉高第,拜侍御史。是時(shí)宦官秉權(quán), 典 執(zhí)政無所回避。常乘驄馬,京師畏憚,為之語(yǔ)曰:‘行行且止,避驄馬御史。’”后因以“乘驄”指侍御史。 唐 杜甫 《哭長(zhǎng)孫侍御》詩(shī):“禮闈曾擢桂,憲府舊乘驄?!?唐 杜甫 《渝州候嚴(yán)侍御不到先下峽》詩(shī):“聞道乘驄發(fā),沙邊待至今。”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》詩(shī):“忽報(bào) 南昌 令,乘驄入郡城。”《剪燈馀話·泰山御史傳》:“糾察每侍於帝傍,讜論佇聞於白簡(jiǎn)。期邁攬轡 范滂 之右,肯居乘驄 桓典 之間?!?/p>
李白名句,至陵陽(yáng)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