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古貯胸次,四溟涸毫端
出自宋代方回《送曹士弘四明丈亭巡檢并呈前尚書翰林學(xué)士王》:
之子博古今,妙年著儒冠。
顧肯易戎服,屑為游徼官。
未喜弓力武,尚愛虀鹽酸。
紫面頰骨聳,赤心膽氣完。
得非真將種,終當(dāng)拜漢壇。
曰予俎豆學(xué),素不夢糞棺。
甬東富海物,槁鮮供烹餐。
曰予豈嗜味,啖茹實(shí)所安。
共惟伯厚父,三入專金鑾。
萬古貯胸次,四溟涸毫端。
今年七十五,兩紀(jì)歌考槃。
舉世一景獨(dú),晚進(jìn)再拜難。
庶幾因此行,摳衣趨門闌。
幸不辭孺悲,晝夜勤仰鑽。
列宿共辰極,眾羽朝祥鸞。
萬物各從類,同心臭如蘭。
去去不可追,著鞭駛征鞍。
我亦意欲往,惜哉步蹣跚。
注釋參考
萬古
萬古 (wàngǔ) 萬世 through the ages;forever;eternally 萬古長青胸次
胸間。亦指胸懷。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,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題高君正適軒》詩:“豁然開胸次,風(fēng)至獨(dú)披襟。” 元 關(guān)漢卿 《裴度還帶》頭折:“人説他胸次高傲,果然如此!” 鄭振鐸 《桂公塘》十四:“ 天祥 覺得胸次很光明,很舒暢,前之未有的放懷無慮?!?/p>
四溟
亦作“ 四冥 ”。1.四海,四方之海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答伏義書》:“四冥之深,幽鱗不能測其底?!薄段倪x·張協(xié)<雜詩>之十》:“云根臨八極,雨足灑四溟?!?李善 注:“四溟,四海也?!?唐 秦韜玉 《問古》詩:“深作四溟何浩渺,高為五岳太崢嶸?!薄端问贰分臼弧罚骸八匿閺V矣,八紘是紀(jì)?!?/p>
(2).指全國、天下?!端螘ば⑽涞奂o(jì)》:“ 周王 驥跡,實(shí)窮四溟?!?南朝 梁 江淹 《為蕭驃騎讓封第三表》:“車軌共文,四溟同宅。” 唐 施肩吾 《海邊遠(yuǎn)望詩》:“扶桑枝邊紅皎皎,天雞一聲四溟曉?!?/p>
毫端
(1).細(xì)毛的末端。比喻極細(xì)微?!逗鬂h書·南匈奴傳》:“嗚呼!千里之差,興自毫端?!?宋 張孝祥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金山觀月》詞:“漱冰濯雪,眇視萬里一毫端?!?/p>
(2).猶言筆底;筆下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<書品>序》:“其轉(zhuǎn)註假借之流,指事會(huì)意之類,莫不狀范毫端,形呈字表。” 宋 王安石 《贈(zèng)李士云》詩:“毫端出窈窕,心手初不著?!?清 屠文漪 《邁陂塘·題陸旉亭小照》詞:“是誰將玉山瓊樹,毫端圖畫偏似?!?/p>
方回名句,送曹士弘四明丈亭巡檢并呈前尚書翰林學(xué)士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月嶼一聲橫竹,云帆萬里雄風(fēng)。
- 黃金散盡自一快,白發(fā)不貸真可哀。
- 君不見韓退之,招喚劉師命作者:胡寅作品:同蔣德施諸人賞簡園梨花
- 幽澗愀兮流泉深,善手明徽高張清。
- 故煩分巨跪,持用佐清糟作者:王安石作品:吳正仲謫官得故人寄蟹以詩謝之余次其韻
- 水靈江暗揚(yáng)波濤,黿鼉動(dòng)蕩風(fēng)騷騷
- 立為遠(yuǎn)峰勢,激作寒玉聲作者:白居易作品:亭西墻下伊渠水中置石,激流潺湲成韻,頗有
- 遠(yuǎn)樹云中浮墨障,游魚鏡底去菱花作者:高善濂作品:岳陽樓晚眺即事疊韻四首
- 舉幡北闕危三刖,抗疏南床忽十年作者:胡銓作品:上洪帥李伯紀(jì)丞相
- 數(shù)家魚網(wǎng)疏云外,一岸殘陽細(xì)雨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