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智圓《病起自敘》:
盜跖死牖下,伯牛遭惡疾。
報應(yīng)似無徵,蒼蒼意難悉。
及考竺干教,其旨明逾日。
業(yè)以三世論,事匪一生訖。
伊余本好道,執(zhí)善長慮失。
無端六腑病,每苦我形質(zhì)。
百骸失調(diào)暢,四時少安逸。
今歲夏云滿,秋熱如火室。
碑疾因茲生,頓覺減寢食。
無何誤服藥,到瀉苦非一。
過客為憂惶,兒童亦戰(zhàn)慄。
吾心暗且喜,浮生從此畢。
發(fā)言囑后學(xué),此事汝無恤。
吾年四十五,去矣非短屈。
至理無去來,妄想分兇吉。
我先鑿山窟,汝宜即藏密。
不用報親朋,無學(xué)世哭泣。
四時為送葬,庶物甚充給。
遺文三百卷,空言或可心。
見惡如探湯,見善如不及。
湛湛無生源,深淺當(dāng)自挹。
囑之語方終,忽覺病小醒。
扶幾起暫坐,漸漸四體輕。
又過三五日,倚仗登危亭。
俯首視群物,仰面觀太清。
秋山疊疊翠,夜月圓圓明。
豈意今之日,猶存危脆形。
憑欄不忍歸,聊適我心情。
虛紀三界中,旅泊非久停。
注釋參考
報應(yīng)
報應(yīng) (bàoyìng) 指有施必有報,有感必有應(yīng),故現(xiàn)在之所得,無論禍福,皆為報應(yīng) retribution 回報。公正的懲罰行為或效果 nemesis 一意孤行理所應(yīng)當(dāng)引起惱怒的報應(yīng)無徵
1.沒有證明;沒有實據(jù)?!段倪x·左思<三都賦>序》:“於辭則易為藻飾,於義則虛而無徵?!?劉逵 注:“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,畫狗馬難為工之類?!?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文學(xué)》:“舉之《春秋》,則明白而有實;合之 左氏 ,則叢雜而無徵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府縣·立碑》:“《南史》 裴松之 曰:世立私碑,有乖事實。以為諸立碑者,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,然后聽之,庶可以防遏無徵,顯彰事實。”參見“ 無徵不信 ”。
2.沒有征兆或跡象?!斗ㄔ分榱帧肪砣骸霸\候無徵,雩祈失効?!?/p>
蒼蒼
蒼蒼 (cāngcāng) 灰白色的 ashy;pale;grey 兩鬢蒼蒼十指黑 無邊無際、空闊遼遠的 be vast and hazy 天蒼蒼,地茫茫 茂盛,眾多的樣子 flourishing 蒹葭蒼蒼。——《詩·秦風(fēng)·蒹葭》釋智圓名句,病起自敘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