翦燭深夜巴山,酒醒聽如故
出自宋代劉辰翁《祝英臺(tái)(水后)》:
昨朝晴,今朝雨。
渺莽遽如許。
厭聽兒童,總是漲江語(yǔ)。
是誰(shuí)力挽天河,誤他仙客,并失卻、乘槎來(lái)路。
斷腸苦。
翦燭深夜巴山,酒醒聽如故。
勃窣荷衣,墮淚少乾土。
從初錯(cuò)鑄鴟夷,不如歸去,到今此、欲歸何處。
注釋參考
翦燭
語(yǔ)出 唐 李商隱 《夜雨寄北》詩(shī):“何當(dāng)共翦西牕燭,卻話 巴山 夜雨時(shí)?!敝^剔燭芯。后以“翦燭”為促膝夜談之典。 元 楊載 《題火涉不花同知畫像》詩(shī):“鷫鸘裘暖鳴鞭疾,翡翠簾深翦燭頻。”
深夜
深夜 (shēnyè) 指半夜以后 late at night 工作到深夜巴山
巴山 (Bāshān) 大巴山 Bashan mountain 巴山夜雨漲秋池 這里的“巴山”泛指巴蜀一帶酒醒
酒醒 (jiǔxǐng) 醉后清醒過來(lái) sober up如故
如故 (rúgù) 同過去一樣 as before 使擊柝如故?!顿Y治通鑒·唐紀(jì)》 室內(nèi)擺設(shè)如故 如同老朋友 like old friends 你大哥是個(gè)爽快人,咱們既然一見如故,應(yīng)該要借杯酒敘敘,又何必推辭呢?!濉?吳沃堯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劉辰翁名句,祝英臺(tái)(水后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