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椽大筆么麼落,憤懣今人終拂膺
出自宋代晁說之《和圓機(jī)題草蟲》:
怒劍無煩起逐蠅,從教小物此馮陵。
禮加蛙臂何時用,書到蠶頭幾日能。
半是苔邊徒有感,全收芋處肯生憎。
如椽大筆么麼落,憤懣今人終拂膺。
注釋參考
如椽大筆
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。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,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。憤懣
憤懣 (fènmèn) 氣憤;抑郁不平 resentful 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。——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 充滿了憤懣的情緒今人
現(xiàn)代人;當(dāng)代人。與“古人”相對。 唐 韓愈 《與馮宿論文書》:“但不知直似古人,亦何得于今人也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端肅拜》: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。” 郭小川 《西出陽關(guān)》詩:“風(fēng)砂呵風(fēng)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當(dāng)古人!”
拂膺
氣逆胸臆。極言憤怒。 宋 岳珂 《桯史·黃潛善》:“ 維揚(yáng) 渡 江 ,以覆餗賜罷。跡其媕阿患得之心,蓋已見於在庶僚時矣,遺臭千載,言之拂膺?!?宋 王明清 《揮麈馀話》卷二:“鍛煉雖極,而不得實(shí)情,的見誣罔,孰所為據(jù)?而遽皆處極典,覽之拂膺!”
晁說之名句,和圓機(jī)題草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