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子身心無有分,獨(dú)將衣缽去人群
出自唐代劉長卿《舟中送李十八(一作送僧)》:
釋子身心無有分,獨(dú)將衣缽去人群。
相思晚望西林寺,唯有鐘聲出白云。
注釋參考
釋子
僧徒的通稱。取 釋迦 弟子之意?!峨s阿念經(jīng)》:“若欲為福者,應(yīng)於沙門釋子所作福。”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寄皎然上人》詩:“ 吳興 老釋子,野雪蓋精廬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七:“ 玄宗 雖崇奉道流,那 惠妃 卻篤信佛教,各有所好。 惠妃 信的釋子,叫做 金剛?cè)??!?/p>
身心
身心 (shēnxīn) 肉體和精神 body and mind 身心健康 心思,精神 mind 身心恍惚 指人的品德修養(yǎng) integrity;moral character 而非是者,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,可以收取善之益,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?!濉?劉開《問說》有分
(1).有分器。謂諸侯分有天子藏于宗廟的寶器?!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八膰杂蟹?,我獨(dú)無有?!?杜預(yù) 注:“分,珍寳之器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古者,分同姓以珍玉,展親也。分異姓以遠(yuǎn)方之職貢,使無忘服也。是言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?!?/p>
(2).有分別,有區(qū)別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夫道未始有封,言未始有常,為是而有畛也,請言其畛:‘……有倫,有義,有分,有辯?!?郭慶藩 集釋:“羣分而類別也?!?/p>
(1).有職分?!抖Y記·禮運(yùn)》:“男有分,女有歸?!?鄭玄 注:“分,猶職也。” 陸德明 釋文:“分,扶問反?!?/p>
(2).有緣分。 唐 韓愈 《孟東野失子》詩:“且物各有分,孰能使之然?有子與無子,禍福未可原?!?宋 呂渭老 《浣溪紗》詞:“逐伴不知春路遠(yuǎn),見人時著小詞招,阿誰有分伴吹簫?”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上:“我女有分與天子為皇后。” 胡韞玉 《即席贈橋口兼之》詩:“一夕 蓬萊 齊爛醉,神仙有分傲 秦皇 ?!?/p>
(3).有一份。謂參與某事。 清 顧張思 《土風(fēng)錄》卷九:“作事預(yù)及曰有分,否曰無分,財物亦然。”
(4).有一份。謂分享財物。如:這些東西人人有分。
衣缽
衣缽 (yībō) 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,后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、學(xué)問、技能等 legacy; Buddhist monk’s mantle and alms bowl which he hands down to his favourite disciple人群
人群 (rénqún) 成群的人 crowd;throng 人群漸漸離去 指平民、公眾 multitude劉長卿名句,舟中送李十八(一作送僧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