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印《史德修挽詞》:
世道交相喪,古風(fēng)邈悠悠。
真純化浮偽,士俗日以偷。
公生寂寥后,慨然跋前修。
奧學(xué)窮根柢,高文謝雕鎪。
壯歲拾科目,回翔四十秋。
孝弟可移官,所至人歌謳。
處己務(wù)恬退,馳騖吾所羞。
臨民本慈惠,擊搏吾所咻。
俯仰無愧怍,言行何悔尤。
邦符與使節(jié),異乎人之求。
可憐貪殘子,快意乏遠(yuǎn)謀。
報(bào)應(yīng)捷影響,坐致無邊愁。
儻如西方說,寧逭鐵圍囚。
不知公英靈,久矣清都游。
注釋參考
俯仰無愧
立身端正,上對(duì)天、下對(duì)人,都問心無愧。語出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?!?宋 陳亮 《與周立義參政書》:“持身端方,俯仰無愧?!?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·論中德文化書》:“ 孔子 的人生哲學(xué)正是以個(gè)人為本位,它的究竟是望人人成為俯仰無愧的圣賢。”
成語解釋比喻沒有做虧心事,并不感到慚愧。俯仰無愧出處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于人。”言行
言行 (yán-xíng) 一個(gè)人的語言和行動(dòng) words and deeds;opinion expressed and action taken 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悔尤
猶怨恨。語本《論語·為政》:“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?!?唐 元稹 《誨侄等書》:“吾又以吾兄所職易涉悔尤,汝等出入游從,亦宜切慎?!?宋 王安石 《送張拱微出都》詩:“一來裹青衫,觸事自悔尤?!?清 黃遵憲 《赤穗四十七義士歌》:“最后決意報(bào)讎同力勠,灑血書誓無悔尤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近常從事于翻譯,間有短評(píng),涉及時(shí)事,而信口雌黃,頗招悔尤。”
郭印名句,史德修挽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道路堵塞